◆报名当“帮办员”为民义务服务
今年75岁的孙德荣老人,年轻时候当过兵。从部队到地方后,先后在无线电一、二、九厂工作了21年,从工人一直干到副厂长。孙老秉性聪明,又好学爱钻研,什么东西一学就会。邻居家里有个祖传的挂钟,有着80多年的历史了,是从德国进口的。“不走字”之后,曾找过专业修钟的师傅维修,可钟表师傅愣是玩不转,摆弄了半天,也找不到螺丝在哪里。钟“门”叫不开,更别说修了。
爱学习、爱挑战的孙老,在边边角角里找到了螺丝。他打开螺丝,将机芯拆下,终于将这只洋挂钟给“鼓捣”好了。挂钟的主人感激不尽,孙老也非常有成就感。
孙老有技术,更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热心和爱心,非常愿意帮助人。2008年,在晚报“老于帮办”面向社会招募首批帮办员时,孙德荣老人早早就报了名。目前,他已为市民免费提供维修服务4年多,每年为群众免费维修家电近200余件。他也是迄今为止,帮办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搭上“晚报号”服务平台更广阔
当上“帮办员”后,从报纸上知道孙老会修钟表、煤气灶、缝纫机的市民更多了,只要碰到什么难事,都会想到孙老,找他的电话络绎不绝。孙老也是,只要有市民找到,不管认不认识,地点远还是近,损坏物件是什么状况,老人都会骑着自行车赶过去。他一次次热情地伸出援手,人们也记住了他,一提起来,对他都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家里有台旧缝纫机坏了。扔了吧,可惜,不扔吧,又没法用。幸亏孙老来给修好了,现在妈妈还经常用呢。”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台缝纫机是母亲上世纪70年代的嫁妆,不知道哪里有了小毛病,不能用了。丢了,老人舍不得,放在家里还占地方。从晚报上得知,帮办员孙老能上门维修,通过晚报找到孙老,老人一来了,就手到病除,却不收一分钱的报酬,真是好人啊。“我非常感谢晚报,感谢帮办员”。
记者了解到,打电话找孙老的,大都是些“小毛病、大问题”,如抽油烟机的一个零件坏了,就无法使用了;还有的是厂家找不到了,有的产品早就不生产了,但一些“小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丢了可惜,就在纠结着。对于居民家遇到的难题,孙德荣老人非常耐心地一家一户地走着,从不厌烦。孙老说,我很感谢晚报,加入“帮办员”后感觉如鱼得水,晚报让他为民服务的平台更广阔了。
◆出门“三件宝”:自行车记事本工具箱
“别看是小修理,可是考验大技术。”孙老说,不管什么电器件,有了毛病先要“诊病”,要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芝罘区孙女士家的煤气灶,右面的打火器一年前就坏了,一直打不着火,在这一年里,做饭只能用一个灶头。孙老将煤气灶掀开,检查了下面的线路,一遍遍地找,查不出病因。老人好心,看到右面的线路上面结满了蜘蛛网,就随手清理了,没想到,煤气灶竟奇迹般地打着火了。原来,是脏物挡住了出气孔,老人用长锥子继续疏通,这下问题彻底解决了。
孙老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没有退休之前,有一次,一座大座钟动力弦断了,他修不好。为了学会这个技术,他把机芯抱到烟台市钟表公司,找到一个师傅来修理。在钟表师傅修理过程中,孙老在一旁仔细看着,一步步记住了,座钟修好了,他也学会了。
孙老出门必带三样东西:骑上伴他43年的自行车,一个工具箱,怀揣一个小记事本。记者看到,老人的小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莱山区初家小区*号楼,小闹钟零部件;芝罘区青年南路39号楼抽油烟机,以及老人的一个个技术问题……你看,他还在追求“进步”。
有一次老人到一家单位,看到大堂里一座1.8米高的大座钟停摆了,老人热心肠,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蹲下身打开钟门,观察了一会儿后,将位于座钟里面的弹簧片进行了矫正。一会儿工夫,钟表又开始正常走动了。去年一年,孙老先后给市民维修这种大座钟17台。
【编辑手记】相信很多人都期盼自己退休的那天,总觉得退休之后,才有时间去做想做的事。看看
孙德荣老人,他的空闲又有多少?而正值当年的王雪强,走遍社区每个角落,又得花去多少工作时间?他们付出了辛苦,就有人收获到幸福,而这些凡人也从自己的善举中得到愉悦。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精彩。“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害一样。去跳舞吧,就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去唱歌吧,就像没有人聆听一样。去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钱一样……”艾佛列德的诗,与你我共勉。———李志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鹏飞通讯员姜雪吴媛媛)为补充生力军力量,烟台市群众艺术馆青年舞蹈团将于4月底前面向大众招募新成员,目前报名活动已经展开,诚邀有舞蹈专...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