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修复由来以久,数百年来就有着走街串巷专修陶瓷器的民间艺人。他们对破碎的瓷瓶、瓷盆、瓷碗等实用器,打上排孔,再以金属丝制成锔子,将断碴锔起来,然后用加胶的石灰膏填补缝隙。这一实用性修复的传统工艺由古代社会延续到六、七十年代末才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锔瓷碗的传统修补技艺已经难觅踪影。但咱烟台就有人将这门古老的技法传承了下来。不仅如此,他还能用现代高科技的技术让破损的瓷器还原如初,实现了破损瓷器的破镜重圆。
日前,记者在烟台万光古文化城的“群缘斋”见识到了这门手艺。据女主人曲志敏介绍,瓷器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录了几千年中华文明多层次的信息,如文化、宗教、习俗等等。但是瓷器由于坯薄、釉面光滑,稍不留神就容易损坏,为了使残破的瓷器能充分体现其原有价值,还原其本貌,就必须进行修复、还原,使之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她说,瓷器的修复主要是拼对粘接、补配,残缺补瓷釉,现在国家文物部门也极力提倡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让破损残缺的文物恢复原貌,还原其原有的价值。从文物修复到商业修复,她都采用了国产化工颜料及进口矿物颜料,配以传统的工艺技术和技巧进行高温热修复,每件瓷器的修复都要反复进行多遍处理,整个过程一般要十几天的时间,修复后肉眼几乎看不到修补的痕迹。YMG记者柳昊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海宁YMG记者宫铭源)记者昨日从市老龄办获悉,第三届“烟台市十大孝亲敬老楷模”评选正式启动。本届孝亲敬老楷模的评选标准为:孝敬父母...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