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卫
我特别钟情于蔚蓝色,这要从几只挂帆的小船说起。
六岁半那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那时家中无钱买书包,孩子上学多用包袱包着书本捆在腰上。我妈妈还要孩子体面些,从她积攒布头角料的包袱里,找了几块白色的小布头,放在炕席上量比拼对着,而后,就用织花边的巧手将这些布头裢缝起来,便成了一块大布头了,再方正折叠起来裢缝,留有一个圆口,显然就是一个小口袋了。妈妈又把口袋的边沿捏褶缝制,说这样可以防止布边辔散。随后又量着我的身高,缝上宽宽的长背带,一个小书包就做成了。我背上肩,妈妈端详了半天,微笑着点了点头,又在她那“百宝囊”里翻拣起来,找啊找,终于找出了几块配对合适的蔚蓝色的小布头,在书包上量比后,用剪刀剪出三条不等的布条条,又剪出两只大小不等的带风帆的小船。而后,又在书包的正面细细密密缝饰起来。
此时,我发现妈妈不时地用手捂捂心口窝,双眉紧蹙。我问妈妈:针扎着啦?妈妈摇摇头,埋头缝制。剪下的这几块蓝色布头,妈妈是这样布局的:三条布条在书包的下方,上下平行排列。书包的上方,大小风帆并列,兜风的大船在右边,小船紧跟其后。这构图想要表达的,分明是在辽阔大海上,挂帆的船影破浪前进。
当时,我嗔怪妈妈:有一只小风船多好!妈妈训导说:“孩子要学大人那样在风里浪里吃苦,向前奔呐!大风船,是你爸爸和我,小风船是你。”这句话,我深深刻在脑海里,一生不忘。
如今看来,妈妈当年缝制的这个小书包,用极精简的色块和线条、合理的留白,勾勒出帆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画面,十分有创意。当年,妈妈随丈夫推着小推车来海上(烟台)谋生,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小脚女人却盼望孩子读书上进,她朴素的剪布创作里,寄托了多深多重的期望啊。
我年轻的妈妈,早年患的心脏病不时发作,心口窝疼得把炕席抓烂了一大片。终于有一天,一个春寒料峭的深夜,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可眼睛还大大地睁着。炕头的窗台上,端端正正地摆着一个同样的小书包,那是她为我大妹妹缝制的。大妹妹次年才能上学,妈妈提前就做了准备。去世前,妈妈手中还在缝书包,那是为我4岁的小妹妹准备的。我和两个妹妹手捧书包,哭倒在妈妈的遗体上。那时,我妈妈年仅31岁。
生母去世后,时隔两年,父亲又为我们续了一位继母,她自己没有孩子,把我们兄妹三人当亲生儿女,抚养我们二十六年。继母心地善良,也亲手为我们做书包,并仿照我生母当年的剪布样子,刺绣上蔚蓝色的挂帆的小船,只是又多了一只大的小船。我们的小船乘着海风,仍然破浪前进。
两位亲爱的妈妈,你们离开我们兄妹,分别已有五十九个年头和三十七个年头了。清明时节,我们来到你们和父亲合葬的墓前,要告慰你们的是:三代人都健康地成长起来,挂帆的小船,已经组成船队,在当今春和景明的好时代,乘风破浪,正奔向幸福的彼岸。
新闻推荐
记者昨天获悉,烟台六区新建商品房第一季度成交3505套,均价5198.92元/平方米。3月份成交量环比增加35.6%,成交均价小幅上扬。业内人士指出,跟去年同期相比...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