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与善行,虽寂静无声,却可滴水穿石。在烟台市芝罘区,有一支队伍叫学雷锋“爱心使者志愿服务队”。这支由100多人自发组成的队伍,从自己身边的凡事小事入手,友爱,互助,付出,每个队员都是默默奉献的“活雷锋”,在每个队员身上,都有一个个平凡而美丽的故事———
点滴小事平凡荣耀
社会良好的风尚风气,是由榜样作用的个体发起的。他的名字叫雷锋。在市文明办的倡导下,烟台芝罘区组织起一批学雷锋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的名字叫学雷锋“爱心使者”志愿服务队。
在这支有100多人组成的队伍中,共有6个小组,他们学雷锋做好事,与善同行,情暖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残疾人、贫困学子、困难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志愿者们所作所为,都是细小平凡的事情,目前,全队志愿者服务时间已累计达7万多小时,受助群体达2000多人……
“做志愿者是一种态度,是一份最平凡的荣耀,是所有人都能一同分享的快乐。”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建光说,几乎每周,服务队都要组织一到两次爱心奉献活动,至少有一场演出。在志愿者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但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用自己的热情向他人展示一个蓬勃向上的形象。
在今年5·12母亲节时,志愿者服务队又到幸福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送演出,几位队员看到敬老院里的硬件设施比较破旧,心里非常着急,烟台金宜盛建筑劳务公司熊西平、烟台亿鑫建筑劳务公司吴绍平、烟台诚润建筑劳务公司王均成3名队员立马自掏腰包,各出3000元钱,为敬老院捐款9000元改善敬老院生活设施,让老人的生活更舒适一些。
一人爱心众人相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志愿者做好事,总是会赢得尊敬的目光和随行的善举。在队长王建光和每一位志愿者的身边,都“潜伏”着一批爱心人士,虽然没有注册,但他们做的都是志愿者的奉献和付出。
2010年初,队长王建光的一干友人看到服务队活动和排练“居无定所”,这批爱心人士就“赞助”了一个400平方米的活动室,供服务员成员免费使用。屋里的电脑是赞助的,桌椅板凳也是赞助的,排练的演出音响还是赞助的,连室内装修也是“百家修”……王建光非常感慨,全社会对于做好事的人都在大力支持。比如有时出去演出需要包大客车,车主一听是志愿者服务队,立马半价包车。
的确,在每一位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身边,都带动着一大批人,他们虽然没有注册,但都参与进来了,有钱出钱,有车出车,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他们在为他人无私奉献的同时,收获着快乐与满足。
有时演出地点较远,车不够,那些因工作忙的“待命”爱心人士立马浮出,开车接送,立说立行,无条件服从志愿服务队的调遣。一次到福山回里敬老院和小学演出,7部爱心车前来支援。
爱心志愿者的善行,还“勾起”了他们身边人的善心。2010年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心人掏出一大笔款项,委托志愿者服务队帮他(她)表达爱心。
那段日子,志愿者们马不停蹄,每天奔波在农村的敬老院、小学和贫困居民家里,为芝罘福利院、夕阳红老年公寓、福山回里、莱州驿道、栖霞唐家泊、龙口下丁家等敬老院的老人送善款,一般老人每人送200元钱、困难学子每人300元钱;为困难家庭送牛奶、花生油、米面……
退休老馆长义务写队歌
“队员们经常组织活动,每周要有一次演出,咱是不是应该有一支自己的队歌?”队长王建光经常有这么个愿望,他突然想起服务队里就有现成的人———曲敬彬。曲老今年66岁,退休前曾担任烟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加入到“爱心使者服务队”后,经常与队员们一起参加活动。
有队员告诉王建光,平时请曲馆长写歌词,起价最少就是5000元,服务队哪里有钱?但曲老得知后,立马答应了,表示一分钱不取,义务奉献:“我也是‘爱心使者服务队\’的一员啊”
接受任务后,无论做什么,曲老都在琢磨歌词。有一次坐公交去参加活动,路上想起几句,曲老立马掏出笔纸写了下来,来到服务队后,就朗诵给大伙听,征求意见。
为队歌作词,曲老不仅分文不收,还要倒贴。写好队歌后,曲老还在继续忙活,他开始到处联系文艺圈里的大腕,张罗着联系人谱曲子、试唱等了……
附:烟台市爱心使者服务队队歌歌词《我们的追求》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紧紧地拉着你的手,当你眉头紧锁的时候,我会为你解除忧愁。
啊,一个人伸出一只手,捏起来就是无数的拳头,雷锋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让你快乐就是我们的追求。
当我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那是一股暖流,当我献出爱心的时候,请你一定愉快接受。
啊,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和谐的社会咱们一起走,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你服务就是我们的追求。
【志愿者小故事】
一个故事是:为贫困大学生“送学费”。2011年9月份,鲁东大学一名女大学生小丽(化名)家在农村,考上研究生后父亲突然遭遇车祸身亡,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倒塌了,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还期待着姐姐养家,无奈,女孩决定放弃学业。
队长王建光了解到她的困境后,立即发动队员伸出援手。之后,又四处奔波,一位富有爱心的企业家赞助了小丽读研期间的所有学费。
同年4月份,一名特困大学生李俊(化名)面临辍学,志愿者多方联系,及时为他筹集了3000元学费,为这名贫困大学解了燃眉之急。
另一个故事是:与孤寡老人“结亲”。祥和路93号楼的孙老太今年88岁,育有一儿一女。老人跟随女儿生活。去年,远在外地的儿子突然患了肺癌,老太的女儿就到外地去照顾了,剩下老人自己在家。
88岁的老人,自己生活非常困难,女儿放心不下,就委托志愿者服务队成员能经常来照看一下。志愿服务队队员银彩霞立即担负起伺候老人的任务。
由于来回奔波路途较远,银彩霞后来干脆带着孩子搬到老人家里居住,把老太当做自己的亲人扶养。银彩霞说:“老人就像我的老妈一样,尽到女儿的职责是应当应分的。”
像银彩霞一样,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与芝罘区内的多位孤寡老人结对子,他们不定期到老人家说话拉家常,擦玻璃,搞卫生,节假日还带着饺子皮和馅儿到老人家去包饺子……
新闻推荐
随着夏季的到来,逐渐进入了闷热天气,观赏鱼交易市场也红火了起来。27日,记者在烟台万光古文化城花鸟市场看到,偌大的地下水族观赏鱼大厅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一片热...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