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晚报》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不是几笔就可以写完的。我只想说说晚报与我女儿的一段渊源。
女儿现在已经读初中了。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了作文课,于是,作文成了女儿最头疼的作业。每次写完,她会拿给我修改,看着女儿写得一塌糊涂的作文,再看看站在一边可怜巴巴的孩子,真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好鼓励她:“还不错啊,在你这个年龄能够写出这样的作文已经很棒的了。”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晚报有一个“小记者原创”版块,每周都会发表小学生的作文。我把这些作文积攒下来,跟女儿一起读,一起讨论,鼓励女儿也动动笔。我趁热打铁,为女儿报名加入晚报小记者,女儿特别兴奋。
慢慢地,女儿的作文有了进步。一次,她写了篇名叫《假如我会变》的作文,我看到后,感觉不错,就给投到了报社。
没想到,几天后,我们就在小记者原创版看到了女儿的作文。我投稿的事情女儿并不知道,中午回家吃完饭,她照常拿着报纸到床上去看,当看到有自己的文章时,她一下子跳起来,特别激动。这件事在她的同学中也传开了,我们周围的朋友见了女儿也会夸她几句。这让女儿初尝了写作的乐趣。
后来,女儿参加过好几次晚报组织的小记者活动,几乎每次活动之后的报道中,都会看到女儿的身影,要么是文字介绍,要么是摄影图片。那一阵子,我们对于朋友们的恭喜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担心会有人以为我们跟报社记者熟悉才会这样频频露脸。事实上,我们到现在为止,除了认识组织小记者活动的报社工作人员外,一个报社记者也不认识呢。
在女儿小学期间,前后一共在小记者原创版上发表过六篇作文。这不仅仅促使女儿在作文方面的进步,也让孩子对晚报产生了感情,每天,她都要从头到尾看一遍晚报。这个读报的过程,让孩子的见识大增,小至市井民生,大到国际局势,大大开阔了孩子的视野。
再过十年,等到《烟台晚报》创刊三十周年时,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到时候,她作为当事人来写她与晚报的故事,也许会更精彩。
我期待着那一天。
刘宏
新闻推荐
YMG记者魏文杰摄影YMG记者李泉江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对7岁半的徐田雨来说要算是最难忘的了,他生平第一次卖出了20份报纸,赚取了两张电影票,以此方式陪妈妈过“...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