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记者注意到,二楼观众席出现了不少空座,对比之前逢有儿童剧便一票难求,这样的场面显得有些不可思议。那究竟是烟台观众对儿童剧的热情消退了,还是人们对儿童剧的选择趋于理性?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儿童剧“一票难求”成为历史
时间回溯到2009年,同样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带来的演出《小蝌蚪找妈妈》,却为当时的烟台演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当时,烟台大剧院刚刚启动不久,对港城观众的品位和喜好还在摸索阶段,大量形式各异的演出开始“试水”烟台。《小蝌蚪找妈妈》是烟台大剧院上演的第一部儿童剧,却意外载入了历史———成为剧院第一场爆满的商业演出。两场演出,楼上楼下总共2442个座位,仅依靠散票销售便提前一周“一票难求”。
之后,“烟台儿童剧必火”的口碑便叫响全国。次年5月,《小丑嘉年华》慕名而来,选择“六一黄金档”抢滩烟台,结果上演了史无前例的疯狂,演出前临时加演,最终以3天演出4场,场场爆满的成绩再度轰动中国演出圈。
记者通过票房数据看到,《小蝌蚪》两场卖了2435张,《小丑嘉年华》4场卖了4996张,而今年的重头戏《罐头小人》,截止到演出前几个小时,还有200多个空座。虽然演出前一个小时还有一次售票高峰,但显然无法和提前半月便一票难求的火爆相提并论。
市民品位提高经营者压力大
面对烟台儿童剧市场的降温,烟台大剧院总经理贺文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经过这两年的市场判断,我们发现烟台家长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投资其实是越来越大,但同时,儿童剧这块市场的大蛋糕也是越来越难做了。”贺文解释说,观众品位的提高是最直接的原因。
“过去是我们提供什么观众看什么,而现在,家长和小朋友对儿童剧学会了挑剔。家长们会去了解演出的出品单位,上网查询该剧在其他地方演出后的口碑,甚至会关注全国巡演中演员的AB角儿问题。”
贺文坦言,这种情况对于演出经营者来说,要面临一个不小的压力。“因为每年新增舞台剧的数量就那么多,而儿童剧的数量就更少了,况且一部舞台剧的成熟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剧本打磨、细化删减,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品质高且可以持续演出的剧目。时间一长,当新剧的产生速度赶不上家长和小朋友的欣赏速度时,人们就会觉得剧目有些单一化,从而选择喜欢或适合自己的演出。”总之,“这是演出市场趋于成熟的一个积极信号”。
儿童剧3年增长15倍
其实,近年来烟台引入儿童剧数量的增多,也是儿童剧变相降温的重要原因。记者查阅了近两年烟台儿童剧的演出表,发现2009年里《小蝌蚪找妈妈》是唯一的一部;而到了2010年,烟台大剧院便启动了针对少年儿童的“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小丑嘉年华》、童话剧《花仙子》、《小木偶历险记》以及两场小型音乐会,全年共计13场;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提高到全年15场,大型儿童音乐剧《喜羊羊与灰太狼》、童话剧《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纷纷加演,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记者了解到,今年儿童剧同样是大剧院主推的重点,无论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将有所突破。未来两个月内,还有魔术《不能说的秘密IV》、乌克兰少年芭蕾舞《灰姑娘》、《中国小肖邦—叶子钢琴演奏会》等针对少年儿童的演出“扎堆”暑期档。值得一提的是,《小丑嘉年华》今夏将第三次来烟演出,为烟台儿童剧市场再添一把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京兰通讯员于希坤)明日上午9:00至11:30,烟台二中老师做客96110。烟台二中今年计划招多少个班?今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和在校生要搬到高新区吗?二中...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