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闫晓军摄影报道
两节临近,怎样让百姓吃得安心?近日,记者走进烟台市质监局莱山分局采访。在食品检验检疫中心,专业人员正在抽检农产品,确保流向市场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安全无污染;在超市和菜市场里,市场监管人员对肉蛋米粮、油盐酱醋逐项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清出;装满精密仪器的流动检测车则随时待命,奔赴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地方突击检查……把好食品安全的每一道关口,扎紧食品安全的“篱笆”,让百姓吃得安心、放心,是他们的目标。
搭建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部门联动打击不法行为
4月16日,莱山质监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在莱山镇官庄村西一房屋内,有一处用回收泔水炼油的加工点,执法人员随即对该窝点依法予以取缔。稽查人员没收加工的半成品泔水油13桶(20kg/桶)和回收的泔水8桶(150kg/桶)。
5月18日,莱山质监分局根据群众举报,查处了莱山区南塂村内的一家鸭子加工点。该窝点制作过程中违法添加含有日落红、胭脂红等成分的添加剂,执法人员依法对这家加工点进行查处。
这是今年以来,莱山区开展“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期间,质监局开展的数场战役的缩影。掺有罂粟粉末的孜然、加了硼砂的劣米粉、混合染色玉米皮的“假辣椒”、混合了各种药物和调香剂的劣酒……执法人员收缴了大量不合格食品。
在上述活动鸣锣开鼓之初,莱山区就将涉及食品安全的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之一。期间,市场监管部门担当主力、街道及社区密切联动巡查,并与公安、监察、司法等机构紧密配合,既确保食品安全的检验力度,又加强对不法行为的追究问责,这对涉及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
2月份至今,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六千余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七千余家。
构筑食品安全的“不倒长城”:打建结合保护市民餐桌
“靠几场迅猛的行动保证食品安全,难以持久,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莱山区质监局一位办公室负责人说。下一阶段,莱山区的执法活动将由“打”转向“建”。如何从法制和机制层面保障食品卫生安全,遏制食品安全犯罪,成为莱山区正在研究和着手解决的课题。
莱山区质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确保全区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莱山质监局以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主线,通过加大食品专项整治力度,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保辖区食品安全。
以推进“三分监管”为抓手,提升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效。一方面,该局全面落实动态化三分监管工作,目前全区38家食品生产企业均拥有生产许可证。另一方面,该局积极探索小作坊三分监管模式,上半年用近3个月的时间,对全区的食品小作坊进行了全面普查,共建档260家,该局还对豆制品等八类小作坊加工产品实施分类分级分等建立档案。
此外该局还通过开展“注水牛肉”、“学校周围口袋食品”、“苏丹红食品查处”等几十个专项检查专项检查,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今年以来,该局共联合检查食品企业及小作坊320家,签订《食品加工企业、加工点质量安全承诺书》和《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承诺书》320份,完成食品生产许可证换证11家,服务新办证企业3家,帮助申报生产许可证4家,配合上级食品质量抽检51批次,查处违法案件7起,有效震慑了违法商贩,维护了辖区食品安全。
新闻推荐
9、10月份是传统的农业秋收时节,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迎来收获后,开始增加消费的支出,久而久之,“金九银十”已经成了各行业商家形容每年一度销售旺季的通用语。在...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