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自古称谓多
芝罘,古有转附、青城山、之罘、芝罘诸说。“转附”之说,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孟子》。《孟子·梁惠王下》云:“(梁惠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对此注释云:“转附即之罘也,朝儛即成山也。”“青城山”之说,见于元代于钦的《齐乘》。《齐乘》云:“阳庭有青城山,始皇射鱼处,即之罘山也。”秦汉以后,芝罘称“之罘”,《史记》、《汉书》等典籍对此有大量记载。及至清代,在有关文献中,方见“芝罘”之记载。
芝罘除上述名称外,《宋史》曾记载秘书丞直史馆陈靖等“自东牟趣八角海口,得思柔所乘海船及高丽水工,即登舟自芝冈岛顺风泛大海,再宿抵瓮津口登陆,行百六十里抵高丽之境曰海州”,民国《福山县志》此处之“芝冈岛”,即之罘。
秦始皇三次巡幸
秦始皇第一次巡幸芝罘是在二十八年。这一年,秦始皇东廵郡县,在礼祠驺峄、封祀泰山后,遂东游海上,“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礼祠名山大川及齐国八神。八神,即天、地、阴、阳、日、月、星辰主、四时等八方之神。八神之阳主,为芝罘山,其祭祀之处为芝罘山的阳主祠。祭祀八神的习俗,说法不一,有的说自古有之,不知从何时开始,也有的说是始自齐太公姜尚。按当时的习俗,帝王礼祀包括八神在内的诸位神圣,一则可与诸神来往,显示自己王者之尊,二则可因此入仙人之列,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秦始皇这次巡幸芝罘并礼祠阳主后,“立石颂秦德”而去,南下琅琊,在那里建立了琅琊台,刻石纪功。
秦始皇第二次巡幸芝罘是在二十九年。这一年,秦始皇东游,在到达河南阳武县博狼沙中这个地方的时候,被张良等袭击。秦始皇下令缉拿张良等人,结果十日未果。尽管沿途有被袭之险,但这丝毫没阻拦秦始皇继续求仙访神的兴趣。秦始皇继续东游海上,并重登芝罘山,在阳主祠祭祀阳主神。同时让丞相李斯撰文,刻石两方以纪功德,此即《芝罘颂》与《东观颂》。两刻石主要歌颂了始皇存并六国、统一海内的丰功伟绩。
秦始皇第三次巡幸芝罘是在三十七年。当时盛传渤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乃仙人居住之处。那里有长生不死之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那里的禽兽等都是白色的,宫殿是用黄金白银做的。隔远了观看,仙雾瓢瓢,而靠近后,宫殿什么的反而到了水下,越靠近风会越大,怎幺也到不了。不少帝王渴望长生不老,遂都派人探寻。秦始皇之前,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都曾派人下海搜寻三神山。二十八年,齐人徐福等上书始皇,说可以入海寻仙,并请求始皇“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一直梦想着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听后不免心动,于是派遣徐福携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觅仙。徐市等入海求仙访药,几年过去了,花费不少,却没有结果。怕因此被追究,遂撒谎对秦始皇汇报说:“蓬莱的长生不老仙药,因海中有大鱼为害,船队到不了而没有取到。请皇帝派遣善射者跟随,如果大鱼出现,就用弓弩射之。”有一次,秦始皇梦见与海神搏战,海神长得跟人一样,就向占梦博士询问梦之吉凶。占梦博士说:“海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鱼、蛟龙为守护。现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秦始皇于是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有机关的弓弩,去等候大鱼出来以便射它。从琅琊向北直到荣成山,都不曾遇见。到达之罘的时候,遇见了大鱼,射死了一条。接着又沿海向西进发,西至沙丘而病亡。
历代文人墨客,多把秦始皇“芝罘射鱼”视为美谈,认为其体现了秦始皇豪迈之气。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对此持不同观点,马端临认为大鱼出现,乃为“鱼异”,实乃亡国之兆。秦始皇历次巡游,铺张颇多,沿途百姓苦不堪言。为一己之求仙妄想,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加上其残暴统治,当时看似强盛的大秦帝国本已危机四伏。因此,“鱼异”之说虽然唯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秦始皇的巡游,也未尝不无道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鲲)读者苏裕生以评报次数、评报质量、参考建议等,成为2012年度烟台晚报年度最佳评报员。为密切与读者联系,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办...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