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7年安全无事故,10年被评为一级看守所,先后荣获多项市、省、部级荣誉称号,更是全国深挖犯罪先进集体,最近又获得了全国优秀基层单位,这就是烟台市第二看守所。近日,烟台市第二看守所与鲁东大学共建心理研究基地,用真情感化迷失的灵魂。如今已经有2000余名误入歧途的在押人员重获新生。
心理疏导,感化迷失的灵魂
近年来,烟台市第二看守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对在押人员始终坚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心理上疏导,用真情感化了一个又一个迷失的灵魂。
今年18岁的张某,家庭条件优越,因为疏于管教,花钱大手大脚。家人从经济上控制他后,他就和女友动歪脑筋弄钱。他指使女友在网上勾引男性网友,并与其约会,发生“一夜情”时,张某现身,以报警、告知家属之名威胁网友,勒索对方钱财。经一名受害者报警,俩人落入法网。
进了看守所没多久,张某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决定寻死,他偷偷折断牙刷,趁人不备,准备吞食。正当吞食一半时,异常的举动被值班民警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挽回了性命。康复后,管教民警对张某格外关心,经常找张某谈话,了解他的心事。管教民警还为他普及法律常识,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认识。这样的关爱一点一点滋润着张某的心田,没过多久,他的情绪平稳了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所长孙毅告诉记者,看守所先后有2000余名误入歧途的在押人员获得了自由,重新走向了新生。近日看守所还与鲁东大学心理研究院合作共建,成立全市监管系统第一个心理咨询教学实验基地,相关专家先后到看守所开展专题讲座15场,召开心理咨询研讨会3次,为民警普及心理知识和干预技巧,目前,5名民警已经获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24小时实施全方位监控
走进监管区,墙壁和走廊张贴着具有警示意义的名言警句,大量的绿色植物和花卉显得格外温暖,在监室看板上,每月刊登收押人员自己写的《悔言》,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鼓舞在押人员重燃生活信心。
在视频指挥中心,监管民警正聚精会神地查看着监管室内在押人员的各项举动,画面中全方位的显示出在押人员的一举一动,在每间监管室门口都配备了类似“IPAD”的电子设备,以方便监管民警清晰地查看室内情况。“在这里,我们既要保证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又要提高办案工作效率。”副所长牟启强说。
据了解,监区内共安装摄像头353个,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特殊监室采用声光联动摄像设备;审讯室全部按公安部最新要求建设,采取全程录音录像,保证了审讯的公正、严明。同时,根据勤务模式改革的要求,为管教民警全部配备计算机,保证了各岗位信息的及时沟通,实现了监管动态信息主导勤务。结合监管工作需要,每个监室分别安装了4路摄像机,24小时实施全方位监控,监控数据保存45天,超出公安部标准30天,值班民警在监控室内随时掌握各监室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防止事故发生。
两分钟便可识别在押人员身份
目前,烟台市第二看守所在押人员200余名,人员信息庞大,重名人员时有发生,如何快速、便捷、有效的识别人员信息,是监所管理中的重点。
今年,该所开始全面推行指纹识别技术。目前,收押岗、管教岗、提审提讯岗和医生岗等四个岗安装了活体采集仪,在押人员提审、提讯、就医时,只需通过拇指指纹扫描,系统会自动进行比对,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民警,民警对照确认即可,整个过程只需要2分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应用以来,提审、出所效率提高了两倍,未发生一起因同名同姓造成提错人、发错药等工作失误,在押人员的管理进一步智能化、便捷化。
值得一提的是,该所把监控、门禁、巡更、深挖犯罪、语音提示等系统与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警力跟着警务走、警务跟着警情走的工作机制。全所共形成研判分析报告12份,确定重点人员11人,排查出网上逃犯42人,有效制止一般违规事件25起,轻微违规161起,真正实现了信息应用与监所管理的有机结合。YMG记者全百惠通讯员潘姣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韩杰通讯员张玉鹏于磊摄影报道)正在高新区紧张建设的智慧城产业园对烟台市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记者昨日到施工现场探访...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