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林媛通讯员雷德江)“以前,每辆环卫作业车辆,经过哪些路线、用了多少油耗、耗费多少时间,我们并不一定能全部掌握,可是现在不同,有了数字环卫系统,不但所有车辆、人员、设备都通过技术手段全部监控,而且在城区范围内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都可以第一时间处置。”昨日上午,在牟平区环卫保洁公司的监控平台前,工作人员曲鲁霞告诉记者,牟平在全市率先实行的环境卫生数字化管理模式,综合运用GPS定位、3G无线网络、GIS地理信息、RFID读写技术,将人、车、设备、事件等要素融合到一起,成为烟台建设“智慧城市”的首个“数字环卫”。
高科技现身垃圾处理
“现在干活儿不能像以前那样还能偷个懒,现在去哪儿干活、干了多少活儿,‘上面\’都能看得到。”在牟平区东油小区垃圾回收站,每当一个垃圾箱倒进压缩车后,车辆都会发出“嘀”的声音,“这是个高科技东西,全区3000多个垃圾箱都有电子标签,每辆压缩车也都安装了读写仪,只要我们清理垃圾箱,这两个设备就自动扫描记录,这样一天干了多少活儿,单位的数字化平台全看得一清二楚。”一名环卫工人笑着告诉记者。
在牟平,安装“高科技”的并不止小小垃圾箱。除此之外,还有61辆安装GPS定位设备的作业车辆,每天载着小小的芯片奔跑于牟平城区大街小巷,与其同步的,是数字环卫平台上每辆车的运行轨迹、停车时长、油耗等信息,“工作人员干了多少活儿、去过什么地方,系统会每隔20秒进行一次上传,我们会即时看到。”与此同时,牟平城管还安装了自动雨量监测设备,结合城区主干路口安装的48个摄像头,共同实现对汛期雨量的监测,“只要雨量达到一定高度,我们就会立即启动防汛预案。而不必像以前一样,只能等气象部门的通知。”
“环卫通”实时传输数据
在数字平台上,记者看到,一辆辆实时显示为“卡通形象”的小汽车在GPS的实时记录下,忙碌地奔波在规定路线内,不管是停车、行驶还是作业,全部记录在案。“你看这些实时传输上来的照片,每天,我们专门配备了10部‘环卫通\’智能手机,在城区内按照责任网格划分,由巡查员巡查上报监管区域内存在的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环卫设施、市政工程等问题,只要发现问题就立即实时拍片传输,我们在平台上根据具体位置,抽派人员立即处理。”曲鲁霞说,有了“环卫通”,每天上报的突发事件都达20多起,“大部分都是环卫事件,比如遇到严重撒漏等,可根据60多辆车的实时信息,就近调车紧急处理。”采访中,市城管局12319服务热线转下一条市民投诉,说在牟平某处,一个破损的果皮箱拆走后,留下底部一块基础没有拆,来往行人多次被绊了个跟头。接到投诉,曲鲁霞立即定位地点,并调动在附近作业的车辆,第一时间过去处置。记者看到,被调派的车辆在GPS定位下,即时显示在数字平台,根据记录,5分钟到达地点,10分钟后对方来电,已将果皮箱基础清理完毕。
数字化组合“大城管”
“不按路线行驶、该工作时不工作、开到没人处躺下睡大觉,甚至是‘油耗子\’偷公家的油,这在各地都会发生。”在牟平区城管局,该局负责人谈起以往的个别不可控状况时坦言说。从2010年1月至今,牟平城管先后引进数字化城管指挥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数字环卫系统,并逐步将城管执法、园林整合到数字化大平台。“OA就是通过网络实现所有文件、公文无纸化和随时随地办公,只要有网络,哪怕是一部手机,也可以随时处理文件。”今年5月28日,在前期试水OA效率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牟平城管又对数字化环卫进行整体对接,在每一个相关科室配备专人,不但可以负责接收、处理通过OA系统发送的每一个提醒、每一封邮件,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环卫平台查看环卫清扫车辆、环卫工人等街面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
此外,牟平城管还给61辆作业车辆安装了GPS定位设备,为51辆车安装了油耗监测设备,为13辆清洗车安装了作业状态记录仪,为14辆压缩车安装了读写仪,真正实现环卫管理“无缝隙作业”。“数字化‘大城管\’的建成运行,利用数字平台的高科技优势进行管理,通过整合办公资源,从而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必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牟平区城管局负责人最后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2013中国(烟台)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于10月18-21日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共有国际标准展台1012个,参会代表9000余人,参会范围涵盖26个...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