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中几十次的叫好,结局时止不住的眼泪,谢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就是当今中国顶级舞剧带给观众的感受。昨晚,由总政歌舞团团长彭丽媛挂帅担任艺术总监的大型红色舞剧《铁道游击队》亮相烟台大剧院,演员们用高超的舞技和无懈可击的默契,完美诠释了十艺节文华奖展演在烟“压轴大戏”的份量。今晚,《铁道游击队》还将在烟台大剧院再演一场接受评委的考验。至此,十艺节在烟台的演出将全部结束。
市民追捧现场座无虚席
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鲁南铁路沿线的一支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创作了小说《铁道游击队》,小说一出版就风靡全国。岁月鎏金,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那些经典的故事却在口口相传中日久弥新。昨天,这部被总政歌舞团首次搬上现代舞台的红色经典,得到了烟台市民的热烈追捧,整个大剧院座无虚席。“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电影《铁道游击队》上映的时候可是万人空巷,我一口气看了三遍都看不够,这次无论如何都要看看舞台上的芳林嫂啥样子。”今年68岁的吕文昭大爷感叹着告诉记者。与之前的几场演出相比,现场中老年人的比例很高,大都是带着一份怀旧的心态来感受经典的。果然,演出没有让热情的观众们失望。“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晚上7时30分,随着《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经典红色旋律奏响,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里,整个剧目就在少年小坡随父扒火车的情节中拉开帷幕。
舞台上用舞蹈再现“扒火车”
可以说,整台舞剧完全忠于了原著,几个章节选取了小说中血染洋行、扒火车夺机枪、微山湖战斗等典型情节,运用现代舞剧的艺术技巧进行了完美再现。在表现战斗激烈的集体舞中,总政歌舞团的男演员们亮出了绝活,在舞蹈中腾空动作轻松一跳就达到了1米多,阳刚有力的舞姿将游击队战士们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剧情的发展,红火的民俗生活画面、激烈的战斗场景、紧张的“飞车”过程、恬静的乡村田园风情、宽阔的微山湖景,以及壮怀激烈的抗战群像,通过舞者时而激烈的群舞、时而缠绵的男女双人舞徐徐展现到观众面前。“扒火车”是《铁道游击队》的经典桥段,这一幕也掀起了整个舞剧的第一个小高潮。在与敌军战斗的场景中,一辆1:1大小的火车头呼啸着“驶”上了舞台,令全场观众们为之一振。灯光下,迅速移动的草和树以及坐在车厢中的演员,用前后身体的大幅摆动逼真地表现飞驰中的火车。游击队员们追火车,英勇杀敌。战斗胜利时,观众们情不自禁鼓掌叫好,为舞台上已经是汗流浃背的演员们喝彩。
悲壮结局让观众落泪
除了舞蹈和道具,音乐也成了当晚演出的一大亮点。没错,领衔的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熟悉的旋律被改编成各种民族器乐曲而贯穿了整台演出中,当演出结束时,很多观众都在不知不觉中哼着它了。值得一提的是,海阳大秧歌也作为舞蹈元素融入到了《铁道游击队》中,此外主创团队还将鼓子秧歌和胶东秧歌这两种具有山东地方色彩的舞蹈形式安排到了欢庆游击队建成的欢庆场景中。
与电影相比,舞剧版《铁道游击队》更忠于原著小说,不仅复原了电影中被删去的梅妮等人物,结局也是“意外”地惨烈,这赋予了整台舞剧同类演出所不具备的强烈故事性。剧中英勇杀敌的场面和悲壮的生离死别更是让不少现场观众流下了眼泪。演出最后,当一个个人物在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中拼尽了最后一滴血,全场都沉浸在无声的悲伤之中。观众席中,一位白头银发的老人眼睛都哭红了,他说,“演出真的太精彩了,真没想到一台舞剧会带给我这么大的震撼。看完之后,也让我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盖颖)7至9月份,全市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执法检查和安全生产督导。在第三季度的检查中,全市共查处六家有违规...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