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多公里的距离,3980米的海拔落差,阻隔不了海滨城市烟台与雪域高原聂拉木县汉藏人民的血脉相连。昨天下午,烟台第七批援藏领队、聂拉木县常务副书记孙玉荣利用回烟办理公务的机会,匆匆赶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通过本报向家乡人民求援———在西藏边陲、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聂拉木县,有一位名叫丹增曲珍的9岁小女孩正遭受着白血病的折磨。“小曲珍目前在成都华西医院等待配型、做骨髓移植手术。她生于一个贫困的农牧民家庭,现在处于无钱可借、无钱治病的绝境,希望家乡父老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救救小曲珍!”
70万医疗费困住藏族白血病女孩
年仅9岁的丹增曲珍是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乃龙乡达曲村人,就读于龙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她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近她突感不适,全身发热、软弱无力。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该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笼罩在了病魔阴影中。丹增曲珍的父母务农,收入微薄,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妹妹,根本无法承担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为治病,她的父母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也没凑够医疗费,眼下面临着无钱可借、无钱继续治疗的绝境。11月14日,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在下乡调研的时候了解到这一不幸的事情。烟台援藏分组立即从集体生活费中挤出1万元,9名援藏干部又自发捐款8600元,到曲珍家里进行了探望。
万幸的是,据医生介绍,曲珍的病由于诊断治疗及时,经过这段时间的化疗后,病情稳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要彻底治疗必须进行骨髓移植,而手术以及医疗费用至少需要60万元;加上后期康复,估计费用在70万元上下。很显然,这对丹增曲珍的父母来说无法承受。目前,曲珍已被转院到了成都华西医院,等待骨髓配型、做骨髓移植手术。
聂拉木“烟台街”见证汉藏真情
聂拉木县是烟台对口支援的西藏边境县,年财政收入只有1200万元,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仅有3800元。为了挽救小曲珍,淳朴的藏族同胞已经倾尽全力,目前除了烟台第七批援藏分组捐助的18600元外,聂拉木县教育局还向曲珍的父母预借了5万元……只是,这些远远不够,而像曲珍这样治不起病的孩子还有很多。“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所以向家乡人民求援,我们不能看着曲珍坚强的眼神而坐视不管。”在长途电话的连线中,聂拉木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桂勋这样说。
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烟台人民素有积德行善、济贫扶危的传统美德,对口支援聂拉木县近20年来,“爱在烟台”的大爱之风始终沐浴着雪域高原。港城市民鲜有人知的是,目前聂拉木县县城唯一的主干道就被命名为“烟台街”。尽管两地相隔千山万水,“烟台街”足以展现烟台与聂拉木两地人民的万里深情。
小曲珍等待烟台人民的援助之手
经联系,烟台市慈善总会已为急救丹增曲珍开设了专门的捐赠账号:53505030120100007087。捐赠户名:烟台市慈善总会。开户行: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莱山支行。“我们会将家乡人民的爱心存储在烟台慈善总会专门的账户上,由烟台援藏分组联合两地有关机构监督使用,直接用于小曲珍的救治。烟台人民的更多捐款也将凝聚在聂拉木儿童医疗救助烟台基金中,挽救更多高原孩子的生命。”孙玉荣激动地说。
爱暖雪域,汉藏同心。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呵护丹增曲珍对生命的勇敢坚持。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点亮希望的灯,撑起蔚蓝的天,让生命的格桑花坚强绽放,让可爱的小曲珍健康成长,让“爱在烟台”的大爱之风再次沐浴着遥远的雪域高原。
欲进行爱心救助的企业、单位或个人请致电96110或发送邮件至tangshourui@163.com,留下您的捐助意向以及联系方式。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辟专栏,连续报道港城市民救助丹增曲珍的人间大爱。
新闻推荐
10个烟台人就有1个志愿者, 志愿服务成为港城“新名片”,“老外”也争当“活雷锋”
YMG记者杨健摄影报道“满城尽戴小红帽”———外地游客初次来到烟台时,总会对街头戴着小红帽、穿着红马甲、箍着红袖章的志愿者队伍倍感亲切:为游客指路、清理垃...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