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魏文杰通讯员韩英宫珮珊)烟台也有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了。日前,从教育部、财政部传来消息,烟台职业学院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年验收。在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39所项目学校中,只有18所获此殊荣。这意味着,烟台职业学院已经跻身全国一流高职院校行列,成为烟台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能够跻身职业教育“第一方阵”,学院到底有怎样的实力与底气?在这里学习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怎样一流的教育与培养?从这里走出来的孩子,又拥有着怎样生动而又精彩的人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走进烟台职业学院,为广大市民一一找寻答案。
探教学———“以岗定教”量体裁衣,九成教师具“双师素质”
骨干校建设的三年,也是学院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三年。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课堂被视为普通高等教育“简化”和“压缩”,但在烟台职业学院,“课堂”、“教室”等这类普通词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再是纸上谈兵。
12日上午,记者走进学院技能训练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车间浑然一体的教室,身穿实训服的学生如同员工,手中的工作任务单取代了以往的课本,在设备上的一项项操作取代了以往的笔记和作业;教师则像师傅一样,一会儿布置工作任务,讲解操作流程,一会儿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或在设备上亲自示范。一堂课下来,学生在完成定量任务的同时,书本上的知识也就牢牢地钻进了脑子里。“这正是学院‘以岗定教\’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学院教务处负责人说。“以岗定教”,打破了学科体系,实现按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培养方案。学校成立了14个由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设计,校企双向交流。如今,教改方案成效初显。在今年思科网院“全球教师教学资源设计大赛”中,信息工程系的青年教师刘彩凤按教改方案设计的教学项目“Skills Challenge”,与欧美、日本等国外教师同台竞赛,由于其设计的项目有创意、富有挑战性,一举夺得全球第一。
当然,要使教改方案“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教师的执行。为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能力,学院投入890万元实施教师实践进修、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由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1.2%。2011年到2013年,进行了为期二年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585名专任教师全部通过测试。目前既是讲师、副教授、教授,同时又具备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由71%提高到92%。
探机制———校企合作深入延伸,全部专业设置“接地气”
对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创新实践,在学院骨干校建设成果中备受专家组推崇。
在很多人眼里,“校企合作”是个很空洞的词汇,而在烟台职业学院,记者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双向沟通与共赢发展。
以食品与生化工程系与烟台婴儿乐集团公司的合作为例。双方以前主要是企业为院系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学院为企业提供优秀生源、“定向培养”等合作。2011年底,双方共同成立烟台婴童食品研发中心后,合作进入更深层次。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儿童食品的研发、课题横向联合、技术转让、产品中试等,院系以实验仪器设备作股60%,婴儿乐集团以现金入股40%,双方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营养饼干粉”的研究开发项目,历经一年多的前期筹备,目前进入批量样品试制阶段。该项目的成功开发,将彻底改变我国现有的儿童饼干营养不全面等缺陷,更堪称校企深度合作的经典案例。
三年来,以“校企合作”为重头戏的体制机制创新可圈可点。学院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构建起“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系和市、校、系三级校企合作机构,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企合作、共建共益”的“432”体制机制,完成了体制机制由“校企个体互动”到“政府主导主推”的转变。
眼下,学院的50个招生专业基本涵盖了烟台经济建设所涉及到的重点产业,逐步形成“区域融合的办学模式、以岗定教的培养模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校企共管的育人模式”四个特色鲜明的模式,打造“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点线面扇形辐射”的校企合作新格局。
探就业———省赛、国赛获奖大户,学生未毕业先被“预订”
在提交的骨干校验收报告中,学院有一项成绩让专家组成员感到非常吃惊:在今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全部10个赛项,烟台职业学院捧回7金3银,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名列全省第一。而在去年的国赛中,学院代表山东省参加比赛获5金3银,创造了山东省同类院校参赛最好成绩。
技能大赛品牌,也成为烟台职业学院毕业生身上最闪亮的“名片”。在不久前学院校园招聘会上,杰瑞石油、海尔、海信、绿叶制药、烟建集团等著名企业纷纷来“抢人”,开出7000余岗位“求贤”。月薪5000元、一年14个月工资、顶岗实习一年代交一年学费,不少单位开出了优厚的招聘条件。而在招聘会之前,学院的5190名应届毕业生中,有2000多名学生早已确定了顶岗实习单位。也就是说,剩余的3000多人可以从7000多个岗位中选择就业单位,成了名符其实的“香饽饽”。有的学生在招聘会上一个小时就拿到了6份面试通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每人有接近十个就业机会可以选择。
而这,并非只是个例。记者了解到,学院的很多专业毕业生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被企业“订光”。眼下,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张裕等大中型企业每年成批量地接收烟台职业学院毕业生,他们大部分成了这些企业的中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员工。“人家愁的是有学生送不出去,我们愁的是实在没学生往外送了。”学院船舶工程系招生就业负责人说。“毕业生就业好,用人单位抢着要”,这已成为烟台乃至省内高职院校中独特的“烟职现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鲲)上周的一股强冷空气让烟台气温猛降了8-10℃,这几天刚刚回暖,新的一股强冷空气又要到来。从明天开始,烟台市又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气象部门提...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