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期,烟台火车站与船港之间,像点样子的食宿之地,只有一个烟台饭店。当时,烟台饭店可是市区首屈一指的“北大楼”(“南大楼”即当年的百货大楼),我在里面当服务员,记不清有多少个大年三十,是陪旅客一起度过的。
那时候的交通条件哪比现在,船到码头车到站,人们出远门就指望这两样交通工具呢。赶上春节客流大,买不到火车票船票回不了家的旅客,只能先在烟台饭店住下,而对那些直拖到年三十还走不了的旅客,饭店就得安排会餐。所以,除夕这天,不管是晚上火车晚点几个小时,我们都要延长打烊时间,等待客人进门。此时,外面的鞭炮声早已“噼啪”响起,家人的饭菜也已经备好,但我们回不了家,依然要静心等待。
当晚上十点多的那趟火车来了,风尘仆仆提着大包小卷的旅客走进店门,我们便纷纷上前接待,让这些出门在外的旅人能吃上一顿年夜饭。对买不上船票,需留宿一晚的旅客,饭店除了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水饺和炒菜,还会准备几块小节目,有我们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小合唱等。到了开饭时间,楼上住店的旅客全都下来了,最多时能有十几个人。饭店领导带领我们与旅客联欢,一起享用年夜饭。有时候车船晚点,大雪纷纷下,鞭炮声阵阵响,候车候船的旅客过来买饭不方便,我们便把煮好的饺子、火烧等食品送到车船站大厅,很受旅客们欢迎。
年复一年,在饭店过大年已成习惯,这一天只要我当班,几乎都由我站最后一班岗。夜深了,当我带着一身疲倦回到家,桌上的饭菜被老母亲热了又热,而荧屏上的春节晚会也接近尾声了。
新闻推荐
老烟台的过年风俗,贴年画是必不可少的大事。记忆中,我家每年都会贴漂漂亮亮、花样翻新的年画。年画起源于门神。其称谓很多,宋朝称为“纸画”,明朝称为“画贴”,清初称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