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仁摄影报道
在冰轮集团采访,我们先听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冰轮营业收入和订货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营利润更是同比增长67.5%。
冰轮何以做到?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群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创新”。
冰轮的创新点很多,体制、技术、管理、市场、商业模式、文化等等,每个领域的创新都有声有色。但梳理这些创新点,我们可以看出,从市场竞争和企业盈利的角度看,驱动冰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还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先看技术创新———
多年以来,冰轮的创新能量持续爆发。2006年,“冰轮牌螺杆压缩机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年,再凭借“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应用”拿下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于创新成果显著,冰轮集团也因此荣获市科学技术创新奖。
创建于1956年的冰轮,是以低温冷冻、中央空调、环保制热、能源化工装备、密封材料、精密铸件为主导产业的国际化大型集团企业。
经过60年的历练,冰轮屹然矗立于中国制冷业领军企业的行列中。秘诀就是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是烟台冰轮的立企之本,发展之源。”李增群说,烟台冰轮一直以技术创新和差异化为基础来丰富产品线和行业线,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合资合作、技术引进、OEM等方式,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的产品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1959年,在学习和消化吸收前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凭借简陋的工具和不服输的精神,烟台冰轮仿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2AL-15型氨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看似微不足道的进步,却掀开了中国制冷工业史新的一页。虽然起步的艰辛难以想象,但却从此坚定了冰轮以技术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和发展之源的决心。
上世纪90年代,冰轮也在产业结构与产品种类上出现一些瓶颈。面对压力,冰轮暂时放缓市场争夺的步伐,转而全力投入到研发中,成功开发的新型高效LG系列螺杆压缩机组横空出世,一举打破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内唯一拥有螺杆制冷压缩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和最大的螺杆制冷压缩机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国际上唯一具备全封闭、半封闭、开启式全系螺杆制冷压缩机研发制造实力的企业。2013年冰轮在国内率先研究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关键技术在相关领域得到迅速应用,至2015年冰轮在全国承建了70多个大型二氧化碳制冷系统项目,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的份额。冰轮研发投入也是逐年增加,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知识产权申报、保护。
继2006年烟台冰轮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后,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山东省节能环保制冷设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制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等7个省级创新平台也相继落户冰轮,仪器设备原值达1.4亿元,搭建了集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高端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格局。
冰轮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现有研发人员651人,省级以上津贴专家17人,博士11人,硕士51人,高级职称研发人员223人。冰轮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海外并购等方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目前,冰轮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7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
再看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解决企业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实现盈利的问题。“战略资源的成功整合,是建立在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创新。”李增群认为,加强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把企业内外部资源要素整合起来,通过创新的手段,形成完整、高效、有独特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是保证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方法。
冰轮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有进有退,主打三张牌。
第一张牌是产业结构调整。很长一段时期,冰轮的产业主要集中于工商制冷领域,市场容量较小,虽然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要实现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难度很大。怎么办?“我们重点围绕气温控制这条主线,沿冷热产业链,按照产品相似、工艺相近、市场相同的原则,通过实施资本运营,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李增群说。
———向中央空调领域延伸。冰轮集团于2012年投资1.76亿美元收购了世界中央空调五大百年品牌之一的顿汉布什控股公司,实现了由单纯低温制冷到中央空调的产业延伸。2015年,通过实施资产重组,冰轮集团将持有的冰轮香港公司注入冰轮股份公司,顿汉布什公司是冰轮香港公司的核心子公司,实现了中央空调业务资产证券化和资产保值增值。
———向环保制热领域延伸。供暖锅炉是我国北方城市冬季空气重要污染源,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为节能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按照构建“冷热事业”大产业格局的发展设想,冰轮于2014年投资收购了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成为面向气温控制领域全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华源泰盟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优势,专注于电厂、化工及冶金等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在扩大城市供热能力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减少排放,在城市集中供热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投资1亿元的河北保定新工厂和国家级实验室建设项目将于2016年8月投产。
第二张牌是退出弱势产业经营。对竞争力较弱、投资收益较差的产业,如塑料型材管材、阀门等,逐步退出经营。经过调整,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低温冷冻、中央空调、环保制热等板块组成的冷热事业占集团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由2010年的65.59%上升到2015年的76.31%,核心产业优势地位逐步加强。
不仅如此,冰轮还大胆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包括,生产制造型向服务制造型转型;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从卖设备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近年来,冰轮在合同能源管理、设备融资租赁、BOT 等智慧能源服务新型商业模式方面均实现了破冰,为今后大力复制推广积累了丰富经验,储备了可观人才资源。目前,冰轮有多个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项目正在洽谈中。第三张牌是内部市场化运营。冰轮逐步搭建集团化平台,建立内部市场化运营制度,整合内外部供应链,对集团各企业之间可以按市场化原则进行交易的关键业务进行管控,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探索众创模式,提倡和鼓励骨干员工创新创业,发展新的增量业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技术服务的平台化和内外部供应链资源服务的平台化建设。
创百年品牌,做百亿企业,是冰轮面向未来的目标。依靠创新,未来,冰轮将从优秀走向卓越。
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群———
创新,企业发展源动力
60年来,冰轮集团始终把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构建起了体制、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市场、文化等创新体系,并通过持续不断地价值创新,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体制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源头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技术创新是烟台冰轮发展的核心,是立企之本。管理创新是成就卓越冰轮的基础。烟台冰轮构建了驱动公司未来发展的卓越成长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制度和流程,并借助运营管理协同平台MCP,将战略、制度、流程固化,支撑卓越成长体系有效运行。
市场创新源于客户的需求。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按照产品线、行业线、地域线三线矩阵模式不断创新市场盈利模式,服务创造价值是市场创新的核心体现。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冰轮发展新路径。近几年,我们积极围绕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包括,生产制造型向服务制造型转型;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从卖设备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同时,通过资本平台收购兼并百年品牌的中央空调企业-美国顿汉集团、国内领先的余热回收利用企业-北京华源泰盟、中小型制冷系统服务商-山东神舟制冷等公司,完善了气温技术领域的产业链,为合同能源管理和融资租赁模式推进奠定基础,从单纯的买卖关系向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盈利模式转变,通过分享节能效益,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率先占领行业制高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进入国际化运营新阶段,面对不同的行业和多元化人文环境,在冰轮大文化背景下,求同存异,凝心聚力,谋求更大更好的发展。
新闻推荐
船长王全杰,从大海中抢生命, “十佳烟台好人”双年度评选火热进行中
风雨飘摇的大海中,每一场搜救,都是拿生命跟死神赛跑。北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长王全杰,带领所在团队在风浪中顽强拼搏,去年在海上值班待命达到260多天,共参加救助任...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