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刘洁
莱州,被誉为“长寿之乡”。11月3日,“2015年烟台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莱州,探访“长寿之乡”的水源地保护情况。记者发现,莱州不仅在水源地保护的投入上巨大,在保护水源地的态度观念和管理方式上,同样摸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莱州模式”。(相关报道详见本报24日2版)
水源地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饮用水源地,下大工夫花大手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守护好那片润泽百姓的秀水,既是水源地辐射地区老百姓的福音和期盼,也是主管部门不可逾越的责任。特别是在水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守护住为城市提供饮用水的水源地的安全,就是在保护城市的血脉。在这样的状况下,在对水源地进行基础性保护的同时,完善对水源地的管理,趟出一条水源地保护的新路子,不仅是对生活在此的老百姓的民生呼唤的一种回应,更是一座城市之幸。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可以兴国富民,也可以祸国害民。对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喝上“干净水”和“放心水”,是他们生活的最低标准和要求。因此,保护好一湖秀水、保护好优质水资源,是主管部门对百姓民生诉求的最基本的回应。从宏观意义上来讲,没有水,社会发展无从谈起,一切无以支撑,可以说保护水就是保护生产力。
近年来,全国多处水源地时有污染发生。有统计数据显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适合作饮用水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水源。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也发生过多起自来水安全事件,仅在2014年1月至4月,全国范围内曝光的自来水问题事件就高达十余起,平均下来几乎每周一起。自来水如此,处于同样监管环境之下的饮用水水源地,其安全指数的确很难给公众以信心。在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明确地方政府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的责任,落实主管部门的保护职责,做到有的放矢,直中要害,是当务之急。此次“环保世纪行”中,莱州就为我们展示了其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独特经验和做法,建设地埋式生物处理池,用以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实物置换”,用秸秆换取一定数量的煤炭,以解决秸秆造成的水污染;对水源地周围的养殖户落实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措施,鼓励规模化养殖,引导各镇街开展粪污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针对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可说是织密了水源地保护的大网。
有人说,人体内水分占到了约七成,你污染了水,最终将污染自己。保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一项造福当代、惠泽子孙的民生工程,只有保证水源合格,老百姓才能喝上放心水。当然,保护水源地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参与和管理固然是水源地保护的最基础和最强有力的支撑,每一位市民的自觉行动和参与更是确保水源地干净与安全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持,每一位社会个体都应将保护水源地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呵护好我们的生态之源、生命之源。
新闻推荐
2015年10月21日,根据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烟台市公安局从经侦、网安等部门调集精干警力,与芝罘公安分局联合出击,迅速对一起地下钱庄案件进行收网(该案已被...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