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助推烟台产业转型升级,建校68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2年的烟台职业学院历经合校、建校、强校三个发展阶段,正在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这是收获的季节:
7月,5000多名毕业生走出烟台职业学院校门,来到东岳汽车、杰瑞石油、浪潮LG等烟台知名企业,成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骨干。
9月4日,6343名2014级新生正式报到入学。据统计,学院今年招生规模及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文理科录取分数线比往年平均高30分,录取人数也创历年新高。出口畅、进口旺,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这是崭新的平台:继2013年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正式步入全国高职院校“国家队”后,今年学院又喜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和“黄炎培优秀学校奖”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新一轮的“骨干校提升带动工程”正在推进实施,工作任务聚焦全面建设“国内一流高职强校”的目标。
20日,记者走进烟台职业学院,感受这所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跨越发展之魅。
与时代同奋进︱︱︱从﹃合﹄到﹃强﹄的跨越
合并七所院校,建设新校区,跻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这是一串串光辉四射的发展足迹,更是一步步迈向卓越的铿锵步履。
时光,回到2002年。这一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关键性的一个年份。是年7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吹响了职业教育高歌猛进、快速发展的号角。
就在这一年,烟台职业学院正式挂牌,由原烟台职工大学等省内一流成人高校,原山东省烟台财政学校、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烟台工业学校、山东省对外经济学校等国家、省部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
正是得益于“合校”,使资源得到整合,分散办学的状况成为历史。烟台职业学院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实现空前的大跨越,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学院提出建设“有规模、有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省内一流高职院校”的阶段性目标;
2005年,烟台教育学院、烟台广播电视大学整体并入烟台职业学院,学院提出由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转变”,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变,启动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工程,将办学目标提升为争创国内一流;
2006年,启动新校区建设;
2007年,完成整体迁入,校区分散、硬件不足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008年,开展“课程改革年”活动,一体化教学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行;
2009年,开展“专业建设年”活动,构建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专业体系;
2010年,学院成为首批国家骨干校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中,烟台职业学院提出了争创“五个一流”,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强校的奋斗目标;
2012年,学院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将办学宗旨调整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3年,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验收;同年被批准为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
2014年,学院启动旨在全面实现建设国内一流高职强校目标的“骨干校提升带动工程”……
“成立68年、合校12年来,烟台职业学院把握住高职教育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机遇,逐步完成了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在理论、实践上的转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实力。”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潘玉耕这样描述一路砥砺奋进的跨越发展之路。
﹃大写﹄内涵建设︱︱︱捧回﹃国字号﹄高职招牌
在烟台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中,从来就不乏引人关注的行进亮点。而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去年11月,学院以“优秀”等级的骄人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正式步入全国一流高职院校行列。在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39所项目学校中,只有18所获此殊荣。
正如学院院长温金祥所言,“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验收,是对学院合校12年来建设发展的一次总检阅”。学院收获的,不仅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使7个专业达到了国家级水准,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提升、示范的效应、力量的凝聚和自信的彰显。
步入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背后,是学院自建院以来,对“内涵建设”的孜孜以求:
———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内涵建设硕果累累。目前学院拥有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7个,教育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山东省示范特色专业9个;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3门;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4名。
———把升级提速着力点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2012年,学院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学历层次高、教学水平高、职业技能高、科研水平高、师德水平高”五高目标,启动了“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双导师、企业实践、教学能力测评、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五大工程,打造了一支以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和拔尖人才为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教师总体水平普遍提升。———大赛品牌,成为学院内涵建设丰硕成果的最好例证。近年来,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共摘获22金24银,综合获奖率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个中折射的,正是学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教风学风和过硬的培养质量。
今年,学院又启动旨在巩固国家骨干校建设成果、全面实现建设国内一流高职强校目标的“骨干校提升带动工程”,深入推进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计划、重点专业卓越计划、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学改革落实计划、学生成长成才助推计划、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等六项工作计划。有理由相信,烟台职业学院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就业率全省第二︱︱创新教学模式的成功
在日前省人社厅公布的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榜单”上,烟台职业学院由全省第5名跃升为全省第2名。在“最难就业季”来袭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就业率不仅连年攀高,而且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毕业前一年就被预定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高就业率的催生,是学院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的结果,更是学生培养高质量的体现。这其中,教育教学改革“四个模式”的深度实施,功不可没:
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与社会互融、与行业互通、与企业互动的“区域融合”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重点培育食品、汽车、船舶、动漫、软件外包等50多个经济社会急需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服务方向、基本涵盖烟台主要产业领域的专业体系。
仿真职业环境氛围,建立课堂与岗位零距离的“以岗定教”的人才培养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学院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将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岗位素质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改的成效在大赛中得到验证。获得2013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气自动化项目山东省第一名、全国二等奖的3名同学,有2名来自教改试点班,他们在入学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全面掌握了PLC技术。
建立“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室也是车间、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上课也是上岗”,这是烟台职业学院“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生动体现。目前,学院所有专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实训区,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形成“校企共管”的育人模式。学院成立职业素质教育理事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6S”管理进课堂,通过实施“校企双驱、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使学生不仅是技术过硬的人才,更是认同企业理念、对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
校企合作是烟职人在发展历程中把握的重要机遇。早在2004年,学院就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目前,学院已构建起“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点线面扇形辐射”的校企合作体系,同时推动政府成立市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出台11项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建立14个专业建设理事会和46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8个县市区政府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牵头组建烟台市机电职教集团和服务外包职教集团,加入18个行业协会,引进10个教学项目,实现了校企合作由“校企个体互动”到“政府主导主推”的转变。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挥引领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一所由烟台市主办的地方综合性职业院校,学院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在对烟台职业学院领导班子的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事实上,多年的跨越发展实践中,学院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服务力。
这一贡献力,首先体现在学院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多年来,学院紧紧抓住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根据地方高职院校的使命和特点,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根据“蓝、高、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对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进行了规划设计,制定并实施了《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烟台职业学院服务烟台行动计划》等,将学院的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对接,确立了“立足烟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发展愿景,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并举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打造了一批以建筑业特种作业培训为代表的社会服务品牌。
专业结构与方向的调整,也与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眼下,学院围绕烟台市重点建设的机械、电子、食品等支柱产业,建立起与地方产业规划全面融合对接的专业体系,一批又一批烟职学子成为烟台市重点企业和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及技术能手。通过不断拓展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使学院的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的关联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
校企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学院是山东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丰田T-TEP、通用ASEP两个项目的院校。一汽丰田向学院赠送设备达400余万元,而学院也为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售后服务技术人才。眼下,企业冠名订单班达到46个、“校中厂”性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03个,订单培养学生达到六成以上。
以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内容的社会服务,成为学院新的增长极。学院通过成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研究所、继续教育机构等为社会服务搭建平台,已先后建成“山东省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培训基地”等10多个培训基地,成为区域继续教育的阵地。目前,常年举办的国家、省、行业、企业的培训项目有30多个,面向不同行业和群体的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多层次,每年培训30000余人。
今年,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已经全面开启。烟台职业学院承载丰厚底蕴,勇立时代潮头,正向着更高的目标扬帆起航!通讯员韩英原宪瑞宫珮珊
烟台职业学院大门全景
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学院牵头组建烟台市机电、服务外包职教集团
省级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柔性制造系统一体化教室
新闻推荐
我国银行卡的使用将告别“刷”卡转向“插”卡, 银行卡换“芯”即将启动
■烟台人均持有三张,其中芯片卡已发放250万张,成本比磁条卡高一倍■磁条卡可继续使用,换卡或会交工本费核心提示史上最大规模银行卡“换芯”即将...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