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齐号知不知齐。1938年2月出生于房家疃村。其家境处于小康,父亲在北京做生意,家里有几亩土地够维持生计。在战争年代里,邹德忠七、八岁时就给日伪军做民工、挖战壕。1949年,举家迁至北京定居。
1957年,邹德忠在北京读高中二年级时,为立志从事文学创作,曾自愿辍学回原籍深入生活参加农业劳动。1959年冬,他重返北京,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习中文。在学校读书期间,邹德忠经常到荣宝斋、故宫博物院去参观浏览,欣赏那里陈列的书画金石精品,那里的墨华灿烂,风格各异的各种书法和朱白焕彩、曲折缭人的篆刻印纹,以特殊的魅力引诱着他,使他不由得购买来了字贴、笔墨、石料、刻刀,并自己练习钻研了起来。由于邹德忠字、画、文都擅长,在读书和工作期间的宣传工作都是由他承担的,黑板报由他负责出版,各种节日、会议的大标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文革”期间他还应邀到各处去写大标语和毛主席语录。在实践中,他的书法艺术得到了不断提高。为搞篆刻,他多次到远离城区的金漆镶嵌厂的废料库购置处理石料,回来磨成图章,为刻图案写篆刻字,他曾冒着酷暑抄写《说文解字》。
邹德忠习书是从汉隶开始的,初学孔庙碑继而遍取诸汉碑,兼融简椟书意,篆书结构于一炉。形成古奥清奇、淳朴、飘逸的独特风格,作草书宗二王、张旭、怀素一系,迭岩缠绵曲屈恣肆,极富表现力。邹德忠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三、四、五届全国展等国内外重大书展,收录于全国多种大型书画集册,刊刻多处碑林,收藏于国内外多处博物馆、纪念馆中。
邹德忠的书法艺术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的综合传承,亦具科学、豪迈风采,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四体兼擅,尤精隶书和行草书。隶书以汉隶为基础,融铸篆书、简椟、魏碑的结体、中锋、铡锋兼施,方笔圆笔互用,撇捺分披,波横生动,醇厚率逸,反古出新,风貌独具。综观其书法艺术,笔法齐备,笔画精到,笔意丰富,骨肉挺匀,气完势足,横鳞、坚勒、挥刷、擒纵如不如意。点、线、体、面、飞白、渗化参互调用得心应手,墨华焕彩。
其书法气象博大,高华深秀,如浑金璞玉,黄钟大吕、廊庙殿堂、大厦广宇。曾在天津、石家庄、烟台、新加坡、澳门、台湾、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书展。主编过《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龙》、《怀素草书全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寿山石欣赏》、《邹德忠书法集》、《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等行世。他为中国书法事业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很多有益的工作。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副秘书长等职。YMG实习记者钟嘉琳
邹德忠
新闻推荐
肿瘤成儿童第二大死因, 恶性肿瘤低龄化,两年27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肿瘤
2012至2013年,烟台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死因居首位的是白血病,占儿童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48.15%,其次为脑恶性肿瘤,占14.81%。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的隐形杀手。...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