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3年的福山高新区,20年砥砺奋进,20年开拓创新,园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建园以来,福山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亿元,财政收入6.1亿元,是1997年福山建区后第一个五年末的17倍。这里以福山6.4%的土地,创造了全区85%的工业总产值、80%的工业税收和30%的财政收入,成为福山区经济结构最优、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板块。
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增长24%;实交税金8亿元,同比增长16%;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达60亿元,同比增长30%;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这是福山高新区今年上半年交出的漂亮“答卷”。
而今,福山高新区正向着特色产业高端型、优秀企业聚集型、社会效益长远型、环境资源匹配型的“四型园区”加快迈进,走出一条高端、高质、高效、资源效益型、环境友好型之路。
集群优势催生“园区奇迹”
6月4日,斯托巴(烟台)精密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在福山高新区举行奠基仪式。斯托巴项目是全球最资深的精密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做手表的工艺制造汽车零部件,主要从事共轨系统的心脏———控制阀芯和喷油针头的设计生产。该企业第一次走出欧洲即落户烟台福山,还将在此建立亚太地区总部。
一家省级园区,何以赢得全球资深精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亲睐?
“身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我们坚持走精而专的路子,多年培育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其产业集群效应正日渐放大,不断吸引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落户。”福山高新区工委书记侯亮如是说。
20年间,福山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一路高歌猛进,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年均增长54%,实现“每两年翻一番”的“高新区奇迹”。从全市看,园区汽配数量最多,园区已投产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多户;规模效益最大,实现产值170亿元,产品种类最全,几乎囊括整车所有内外零件,包括汽车变速器、汽车内外饰件、燃油喷射系统、汽车空调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座椅、车灯、汽车线束等。
园区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烟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这里正加快向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迈进———延锋江森,中国北方最大的汽车座椅系统供应商;采埃孚转向系统,山东省第一条汽车转向系统生产线,全国第二个具备电动转向系统生产能力的基地,是北方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综合能力最强的转向系统专业生产基地;上汽变速器,全国第二大汽车变速器专业生产基地,有世界第一条六档手动变速器生产线,填补山东汽车变速器空白;亚普油箱,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6层共挤吹塑汽车油箱项目。一大批高端骨干企业的落户开花,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无限畅想。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福山高新区,不止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园区装备制造业,借助得天独厚人力资源及政策扶持的软硬环境,规模迅速膨胀。目前已形成以荏原空调、飞迈机械、桑尼环保、鑫海矿机为龙头,一林机床、环球装备、天府起重、烟起起重等50余户企业为骨干的产业体系。2013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50亿元,利税11亿元,各项指标均占园区工业总量的20%以上,成为园区第二大产业集群。凭借产品技术好、价格高、优势明显等特点已成为园区销售利润最高的产业。
20年来,福山高新区从寥若晨星的几个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特钢制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为主的550多家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营商环境孵化高效园区
今年4月,德尔福柴油系统烟台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整个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分三期建设,待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德尔福集团在亚洲地区投资的最大生产基地。
其实,德尔福柴油系统项目,已是德尔福集团在福山高新区投资兴建的第四个项目。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集团大手笔持续增资的背后,正是福山高新区和谐高效营商环境的体现。
福山高新区建区之初,就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围绕“快”字下功夫,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度,全力打造审批速度最快、服务态度最优的效率型园区。
2003年落户的江森座椅项目,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投产,仅用8个月的时间。在当时,这是一个奇迹;2011年,采埃孚转向系统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和当年纳税的“采埃孚速度”。如今,园区以每年至少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30%的速度增长,有的指标增长十几倍、几十倍。
和谐高效营商环境的打造得益于福山高新区组建了企业快速服务小组,简称“企业服务120”。该小组由园区工委书记牵头,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深入新建投产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及员工解决生产生活各方面问题,提供“保姆式”服务。园区还建立了项目建设联系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投资方、施工方、项目引进方、建设管理部等多方,明确工作任务、分工时限,为项目尽快落地投产铺平道路。
以德尔福柴油系统项目为例,单就办理注册手续一项,从工商执照到法人代码,再到税务、银行开户、海关和外管局备案等均有快速服务小组协助代办,本来需要30个工作日的手续缩短至12个工作日。今年上半年,快速服务小组已累计为20余户企业解决党建、工会、招工、证件办理及水电配套等问题。
“一个园区的伟大,不在于它的人数、级别、面积和企业个数,而在于他的发展模式、企业的质量效益、园区的经济运行结构以及是否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宜商宜居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企业家愿意在这里投资、喜欢在这生活。”侯亮指出。
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福山高新区积极围绕服务做文章,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尊重企业家就是尊重人才”的理念,切实把福山高新区打造成“投资兴业、宜商宜居”的美好家园。不久前,福山高新区第一届企业家大会成功召开,为80余户重点企业搭建沟通平台,营造企业家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同时,福山高新区还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高新区管委会同福山区委组织部制定出台“聚福英才”实施计划,通过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给予购房、租房及生活津贴等奖励政策,深入完善园区高端人才的引进服务工作,进一步放大园区集聚优秀人才的凹地效应。上半年,王旭午等入选“聚福英才计划”创新类领军人才层次;夏良强等入选“聚福英才计划”创新类杰出人才层次,共121人入选聚福英才计划,总人数占全区的90%以上。
推进城市化建设现代园区
园区不仅是产业的聚集地,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产业发展的支撑,福山高新区顺势推进城市化建设,以产城融合的理念,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和社区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园区。
20年来,福山高新区从建区之初的3.8平方公里起步,扩展到目前建成区面积增加近10倍,吸纳10万产业人口。建成了以河滨路、福海路、聚福路、奇泉路和天府街、永达街等十纵四横的园区道路主框架。社区旧城改造全面启动,一批标志性、品牌性建筑拔地而起。
以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化园区为目标,以引进城市综合体为加快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福山高新区高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协调运作等方式,着力引进万科、首创、沃尔玛、五洲国际汽配城、红星美凯龙等大型综合房地产开发商,成方连片开发,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提高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城市内在功能。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实施老旧城区道路改造,交通秩序管控等综合整治措施,改善老居民区和暂住人口居住地周边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推动产业升级。
以文化进社区、进企业为载体,充分发挥管委在园区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全力打造“干群和谐、政企和谐、文明进步、宜商宜居”的园区环境升级版。通过举办由园区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学校教师和管委机关干部自编自演的心连心文化进社区和践行群众路线文化进企业等文艺汇演,原汁原味展现出园区社区建设、企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等工作,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和谐关系,让园区居民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高新区城市社区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社区自主管理能力;优化社区服务职能,减化社区和居民一般性事务办理程序;配套实施“重大事项提前沟通机制”,强化对社区土地、资产处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和审核把关,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社区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两委”班子民主执政的有效监督。通过完善的制度构建良好的内在环境,形成环境与制度的良心循环,不断推动园区环境和谐化、稳定化发展
20年砥砺奋进,20年开拓创新。而今,福山高新区在系统梳理总结过去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园区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定位———向着特色产业高端型、优秀企业聚集型、社会效益长远型、环境资源匹配型的“四型园区”加快迈进,走出一条高端、高质、高效、资源效益型、环境友好型之路。
YMG记者侯召溪杨春娜实习生刘荫摄影报道
包钢钢管大门
新闻推荐
上周,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显示,计算机方面人才需求较大,主要集中在软件工程师、产品项目经理、技术总监、质量部门经理等岗位。上周市人力资源市场参...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