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择校热似乎成了教育的一个热词,幼升小、小升初、选高中,孩子一路走来,家长也一路辛苦的为孩子做着看似最好的选择与铺垫。眼下,又到了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报名时间,家有学子的家长们,不少人正在为了给孩子“择校”的事情焦躁着,很多家长早已开始从各学校硬件、软件逐项考查起来,择校,到底择的是学校的名气,还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多择校的家长可能也说不清楚。
就近上学,还是不惜代价挤名校?
家住幸福海港小区的张女士最近很焦虑,女儿今年面临着小升初,尽管家附近就有两三所初中,可为了能让女儿进入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名校”,她没少动心思,用她的话说从去年就开始“运作”此事,开始咨询一些已经上初中的学生家长,从外围了解学校,实地到各学校去观摩,打听哪些老师能教女儿这一届初一,还对各老师的教学水平、性格特点、年龄状况作了摸底分析,功课可谓做得很足,目的就是希望能给孩子选一所好学校。她告诉记者:“我女儿小学学习不错,初中非常关键,就想能给她选择一所最好的初中。”当记者问她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初中时,张女士很直接地说道:“升学率高,教学质量好,就是很多人都争着去的名校,就是最好的吧。”很多家长和张女士一样,对于择校,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盲从心理,别人认为好的就是好的,喜欢扎堆、跟风择校。张女士很心焦:“往年8月份就要小升初报名,到现在我女儿能上哪所学校我还不能确定,按照初中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就在家附近,10分钟都不到,可我想让她到市中心区的一所初中学校就读,如果那样的话,就要到学校附近租房子,可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值得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挤到这些‘名校\’去,心里一直没底,这是最担心的。”她告诉记者,和孩子同学们的家长凑在一起,“上哪里上初中?”一直是焦点话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名校”,7月份提前参加了市区一些寄宿学校的小升初招生考试,可她纠结的是:“我不想让孩子初中寄宿,就没去参加测试,给孩子失去了一次机会。”“为什么在家附近上初中?”张女士同样显得迷茫,离家近上学真的很好,也不用折腾,可孩子的其它同学如果上名校了,自己的孩子没能上,当家长的就感觉特别难受,别人能择校,咱也要尽力给孩子择,这里面多少有些家长自己的面子在作祟,对于上名校和家附近的学校,能有什么不同,自己也说不清。
盲目择校,不少家长为了面子跟风
相对一些盲目择校,一心想把孩子送到所谓名校的家长们,也有家长表示出了不同的声音,从近几年来幼升小、小升初报名情况看,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根据学校的划片范围选择就近入学,一四中初中学生家长张兴丽表示:“我家就住在学校附近,选择就近入学,方便照顾孩子,中午还可以回家午餐、睡午觉。”她坚持一个观点,只要孩子好好学,在哪里上都一样,现在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大,所谓的“择校热”,很大程度上,和很多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有关,有的家长总希望在有限的条件内,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所以,看着别的孩子能上名校,自己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名校”,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的意愿,而孩子们对这些反而没有太关注。家住珠玑的三年级学生家长董先生介绍,他邻居的孩子在南通路小学,每天6:30就要从家里出门,早饭都在车上吃,孩子真遭罪,每天放学,他孩子刚放学回家,我女儿就把作业写完了,每天至少节约路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小学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跑这么远的地方“择校”。女儿考入北大的学生家长孙女士表示:“孩子小学、初中都是在幸福家附近的学校上的,可孩子一直都发展得很好,孩子所在的学校班额实行小班化教学,相比名校一个班六七十个人挤在一起,不如选择不是热点的学校,那样,孩子受到的关注会更多,更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部门:家长应慎重理性选择
“现在一谈起择校,最流行的解释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短缺的,而希望进入这些学校的人越来越多,这才是问题之根本。”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造成“择校风”,原因很多,既与家长认识有关,盲目跟风扎堆“好学校”,使得很多所谓的名学校在家长的盲目跟风“吹捧”中热起来,而事实上,近几年来,烟台市在全市教育均衡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学校和学校之间从硬件配套建设,到师资搭配基本达到了均衡,但家长由于受各种观念的影响,对一些学校的认识存在偏见,这就造成家长盲目择校热。针对“择校热”,烟台市政协委员郭宏成表示,目前,从教育的主管部门到各学校,从校长要一线老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观却存在很多误区,唯“成绩论”思想严重,就拿给孩子选择学校来说,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名校,这才是聪明的家长。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糊涂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实际水平,硬要托关系、找门路,一门心思让孩子往一些所谓的“好学校”里挤,尤其是幼儿园都是这个样子,使得孩子和家长都比较累,这是很不明智的。对此,教育部门表示,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别并不大,家长要理性对待择校问题。祥发小学校长刘素美建议,要判断一所好学校,一定要从孩子自身成长实际需求出发,所谓的热点学校,可能学校对外的名气比较大,但给孩子选择学校,最看重的不是名气有多响,而是学校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多组织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除了学习外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YMG记者李京兰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义务演出千余场执着拥军情未了, 烟台亚克力经销公司总经理姜振东28年坚持拥军
他是烈士后代,孩提时就萌生从军梦;他是文艺奇才,编导表演样样通;他还是一位拥军“达人”,进军营义演、下连队捐赠,一干就是28年。他就是某预备役师政治部预任军官、...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