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政协提案督办会在市海洋渔业局举行。针对民盟烟台市委提出的“关于重视海洋牧场开发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市海洋渔业局做出了回复。当前,烟台市海洋牧场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4年各类海洋牧场面积达81万亩。今后,烟台市将加大海洋牧场的建设,到2020年,建成各类海洋牧场100万亩。
YMG记者姜晓通讯员孙利东李宁摄影报道
打造北部沿海人工鱼礁产业带
市海洋渔业专家介绍,海洋牧场就是在某一海域内,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如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全自动投喂饲料装置,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等,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烟台市提出了建设北部沿海人工鱼礁产业带的战略构想,以牟平养马岛、芝罘崆峒岛、庙岛群岛和莱州湾近海四大人工鱼礁区为重点,有计划布局从牟平到莱州近海海域实施以人工鱼礁投放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做到点线结合,形成北部沿海人工鱼礁产业带,并规划在南部海域建设海阳千里岩近海人工鱼礁区。目前,莱州、招远、蓬莱、长岛、开发区、芝罘区、牟平区等地均开展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基本构成了全市北部人工鱼礁产业带的整体框架。全市海洋牧场大多位于近海5—20米浅水区。截至2014年,烟台市各类海洋牧场面积达到81万亩,以藻类移植、底播增殖为主的海洋牧场面积超过76万亩。
去年海洋牧场区经济产值达7.4亿元
海洋牧场建设给烟台市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孙利东举例介绍,海洋牧场平均亩产刺参60斤左右,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建成运行后3—5年即可收回投资。全市财政扶持的海洋牧场区去年全年共捕捞水产品1.9万吨,直接经济产值7.4亿元。与此同时,海洋牧场的建设,也促进了藻类附着、生长,使礁区饵料丰富,海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增殖刺参、鲍鱼等海珍品普遍长势良好,刺参单体年均增重在10—15倍。“海洋牧场的建设,还带动了水产苗种培育、海珍品增殖、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了众多转产渔民,减轻了近岸渔业资源压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杨明介绍,一些企业正筹划利用海洋牧场发展休闲渔业,打造高端海上休闲渔业产业。
打造4个人工鱼礁带、20群人工鱼礁场
杨明介绍,“烟台市正大力发展以投放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将在烟台北部海域的长岛、莱州、招远、芝罘、牟平区等适宜海域,建设生态增殖型人工鱼礁产业带,同时还将加紧推进莱州湾、庙岛群岛、崆峒列岛和养马岛东部四大海洋牧场建设。建设莱州湾、长岛、丁字湾和养马岛海域4个人工鱼礁带和玉带山—四十里湾、长岛南北长山岛、莱州太平湾—芙蓉岛等人工鱼礁场20群。大力推动海珍品底播生态增殖型海洋牧场发展。到2020年,建成各类海洋牧场100万亩。”
挖掘机正在投放空石,建设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给海参、鱼虾安了新家。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王连宝是潮水镇三寨村人,是清末最后一届年龄只有17岁的“小秀才”。抗战爆发前后,王连宝常和挚友张明堂一起探讨国事。张明堂的外甥张超和侄女张立夫...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