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多证合一”扩大到“45证合一”,企业开办、项目投资、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行稳致远开辟出美好前景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打造“制造业强市”,烟台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谋划了三条实施路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走上三条路,就是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在发展中踩一脚“刹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烟台市要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经历转型“阵痛”。
去年,烟台市关闭淘汰化工企业152家,关停取缔和整改提升“散乱污”企业6012家。从短时期看,是付出了一定代价,但“舍与得”、“破与立”总是一对辩证关系。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考量中,烟台市深知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当机立断,保持战略定力,决不能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烟台市招商引资发力的重点方向。
瞄准“寸土寸金”的生物医药产业,推动落户企业“拓土增金”。前不久,牟平区主要负责人带队赴石药集团考察,带回“大单”:石药集团将在牟平投资30亿元建设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园,落户6个用于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生物药剂。待项目投产后,牟平将成为石药集团除本部基地之外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基地。“公司从2014年在牟平投产,销售收入由初期1000多万元,达到2018年的6.5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坚定了我们扎根发展的信心。”石药百克(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民说,他们将加快建设完善产业园,争取3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纳税5亿元,5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纳税10亿元。
深化与中科院战略合作,投资80亿元的中科院(山东)绿色制造技术研究院落户福山。这一项目基于烟台市现有工业布局及制造业基础,依托科研院所绿色制造技术优势,联合打造国家级科研产业基地。目前,项目的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已初步显现,先后落户绿色制造项目28个,建立联合实验室4个,吸引院士6名,外籍院士1名。未来5年内,将实现“百千万”目标:即绿色制造产值突破100亿,引进服务绿色制造企业突破1000家,绿色制造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突破1万项。
辛勤耕耘,精心付出,烟台市“双招双引”绽放的“花朵”,格外耀眼夺目。
———4月9日,山东省考核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山东省2018年度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考核和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结果。“成绩单”中第一项,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考核等次,烟台市跟青岛市、济南市同列“一等”,充分证明了烟台市双招双引工作步入了一个硕果飘香的时节。
———今年一季度,烟台市引进内外资项目149个、增长23.1%,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54.1亿元、增长11.3%。其中,大项目投资占到半数,新兴产业项目明显增多,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4个,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2个。
高质量发展,要善用天下之“金”,也要善用天下之才,借重高水平“外脑”。
强化招才引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今年一季度,烟台市赴省外、国外开展专题招才引智活动11次,举办高端人才来烟交流对接活动8次,先后引进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24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人,与20余家高校院所确定合作研发及转化技术205项。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定是一场持久战,烟台市抱定花大力气、下大决心的意志,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最终收获的将是辛勤汗水与智慧心血浇灌的累累果实,烟台市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加速推进,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从“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转变势不可挡。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曹杰李娜)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因城市道路改造升级,老轸大路市交警支队北侧道...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