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长宁新闻 > 正文

本报相关报样年月日下午本报名特派记者在霏霏细雨中飞

来源:兰州晨报 2012-06-16 16: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相关报样

2010年9月24日下午,本报3名特派记者在霏霏细雨中飞抵成都,次日晚转乘列车,十几个小时后到达“月城”西昌市采访,这是本报记者第二次现场目击“嫦娥奔月”。

嫦娥二号穿云破雾冲天

对于嫦娥二号,外界传闻只是嫦娥一号的备份,也就是说,嫦娥一号一旦发射失败,这个备份的功能仍然相当于嫦娥一号;相比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嫦娥二号飞天呈现三个不同:首先是卫星进入月球轨道的时间由12天缩短为5天。其次,发射卫星的火箭增添了2个助推器,推力更大。第三是将卫星送到了离月球更近的轨道。

2010年9月26日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嫦娥二号发射演练的日子,本报记者赶赴发射场,目睹了演练的全过程。

此后至发射日之间的日子里,本报记者采访了数十位专家和陇原骄子,其中不少独家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接连几天阴雨不断的西昌,在10月1日这一天天气竟然出奇的晴好,但下午4时许,飘散的云团虽然结成了阴霾,但嫦娥二号的发射已经走向了不可逆转的态势。17时许,嫦娥二号真正进入射前系统。

零号指挥员发出“40分钟准备”的指令后,拥抱嫦娥二号星箭组合体的发射架次第打开,通体洁白的嫦娥二号亭亭玉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架。“3分钟准备”时,天空竟然飘起了零零星星的雨点,让参观发射的人们不由得提心吊胆起来。扩音器里指挥员坚定沉着的声音让人感到些许安慰,在场的人们忘记了天空中的雨点。

“10、9、8、7、6、5、4、3、2、1,点火!”当零号指挥员开始读秒时,在场观众随声大喊。

18时59分57秒,长三丙运载火箭点火,19时56分,位于西昌市的指挥大厅,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掌声中,指挥部负责人高声宣布:“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圆满成功!”

发射前的村民疏散

发射中心附近有10多个村庄,属彝族和汉族杂居区。20多年来,每次发射卫星前几个小时,距离核心区2.5公里以内的群众必须撤离到安全地带。为了不让群众乱跑乱动,乡政府便组织放电影。这些年来,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但卫星发射时“放电影”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今,只要乡上通知大家某一天要去看电影,村民们就知道这一天肯定又要发射卫星了。

本报特派记者注意到这一情况之后,在发射之际对此进行了关注,所采写的报道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地老人说,卫星发射对他们而言,已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没啥新鲜的感觉。”但是,有一年发射,村民余伍勒因劳动累了,赖在家里没有去看电影,恰好这次发射出现了意外,“突然一声巨响把我差点震倒在地上,我的房子都震坏了。”从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敢偷懒,只要有通知,就早早到指定地点看电影,老人笑着说:“不去会有危险呀。”

冕宁县泽远乡跃进村一组民居距发射塔不到3公里,村民沙德清说:“政府干部在卫星发射前都会提前通知我们,村民们至少在卫星发射前1小时就跑到山上的洞子里,等卫星上天看不见影子时才回家。”

专家介绍,火箭升空时产生的热气将会扩散到1公里左右的地方,巨大气浪对人体会产生影响。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前,以2号发射塔为圆心、2.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都必须全部远距离疏散,在2.5公里到6公里之间的居民就地疏散,居民可离开住房撤离到空旷地,不必远距离离开。

嫦娥二号发射前两个小时,地方政府开始疏散村民。正是农忙季节,天还没黑,村民们就扛着农具回家,前往政府指定的疏散点。嫦娥二号发射前一个小时,麻叶林村正进行着一场篮球比赛。

在篮球场上方,是通往发射中心的铁路。铁路两旁的铁轨上,坐满了男女老少。老乡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疏散,如此多的人,看不到一点惊慌,反倒显得秩序井然。紧邻篮球场的地方,乡村干部正在为老百姓发放手电筒。价值一两元钱的手电筒,引起老乡们极大的兴趣。

冕宁县副县长邱金华在现场忙碌,这是他第19次进行村民疏散,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不断催促着村民们快点离开。他说,针对嫦娥二号的发射,他们对发射中心周边一万多名村民进行了疏散。

邱金华说,异地疏散的5000多人被集中疏散到了2.5公里以外的四个安置点,就地疏散的6000多人全部被安排到户外空旷的地方。

70多岁的彝族老人何伍嘎也在看篮球比赛。她说这一次算是好的,很多时候都是凌晨或半夜进行疏散,他们不得不半夜起床。

冕宁县的泽远乡是疏散村民最多的一个村,约占整个疏散村民的95%以上。在这里,疏散村民已成为一种长效机制。村民疏散后,各村都要留下一些民兵进行巡逻,防火防盗,护卫村子安全。

“虽然每次发射都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村民们都从大局出发,顺利配合,所以到目前,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泽远乡乡长徐俊洪说,这个工作几乎“成了我们的日常工作”。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董开炜 鲁明

新闻推荐

因涉嫌贪污被判有罪,经长达8年诉讼终获无罪 省劳模武仲兴申请国家赔偿286万

本报讯(记者宋维国)7月6日,记者从庆阳市有关部门获悉,因涉嫌贪污犯罪被判有罪,经过长达8年的诉讼最终被判无罪的庆阳市原商业处正县级干部、甘肃省劳模、全国内贸系统劳模武仲兴日前向庆...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相关报样年月日下午本报名特派记者在霏霏细雨中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