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群众尝到了节水甜头
本报记者 朱宇鲲
今年以来,宁县倡导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校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也实行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管理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为群众省下了不少水费。
近日,记者来到新宁镇新宁村居民小区居民杨晓春的家。正在做午饭的杨晓春指着水管上连接的绿色小盒子说:“自从安装了这个‘绿盒子\’后,流出的一滴水都会计费收钱,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浪费自来水了。”
“绿盒子”就是去年以来,水务部门为节水安装的智能水表,这是一种精确计量水表。“我们一家4口人一个月用水5方多,比以前能节省很多。每方水按2.8元计算,我家每月少支出近30元。”杨晓春扳着指头算了一账。 杨晓春说,她家现在洗菜水、洗衣水、洗澡水都留下用来于冲厕、拖地,循环使用。
参与政府倡导的节水行动,还能省钱,大家安装节水用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宁县节水办一位负责人说,全县安装智能型水表的用户比装普通水表用户月均节水7方。一年下来,全县就能节省44.6万元。
在宁县地滴渗灌节水示范点的湘乐镇庞川村民庞兴宁的一座日光温室里,一条条灰色的塑料管延伸到一垄垄蔬菜根部。
今年48岁的庞兴军说:“采用滴灌,一亩日光温室瓜菜用水320方左右,比漫灌约少用70方,这等于政府帮咱省了好多钱。”
为了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水务部门实施凭票供水,先购后供,提高了灌溉效率,节约了灌溉用水。目前,全县渠系水的利用率由过去的50.5%提高到58%以上。
宁县一些政府机关、宾馆、学校等节水器具推广示范单位尝到了节水的甜头,开展节水创建活动一年半来,这些单位安装了智能水表、节水龙头、延时节水阀等节水器具,用水总量减少35%,减少支出38万元。
新闻推荐
董志塬的“美好乡村”董志塬的“美好乡村”本报通讯员石颢近年来,宁县新庄镇方尚村在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出了建设“美好乡村”新路子,先后被市县...
长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