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罗敏聪
在宜宾市长宁县老翁镇一处隐秘的山林里,一座略显破旧的庙宇在松柏的掩映下显得肃穆而神秘。这就是曾经闻名云贵川的罗赶庙,当地人称“川南鬼城”,和当时的丰都鬼城齐名。
据《长宁县志》记载,罗赶庙始建于元初。初建时,占地面积10余亩,花费白银10万多两。有完整的九宫十八庙及马栏殿、城隍殿、十二殿、地藏殿等12座殿。鼎盛时期,每月都有庙会或戏班唱戏,热闹非凡。而今,只有一座大殿尚存。
家住附近的黄明书老人告诉笔者一个有关罗赶庙的神话传说,相传主宰阴间审判的东皇想占用此地,善于助人的医者罗赶与其反抗,但最终被东皇压制于此。罗赶死后,后人将他葬于此地,尊称其为“罗赶爷”。
罗赶庙的碑林,可能是唯一可以显现当年鼎盛的证据。120多块风格迥异的石碑,分布在800平方米的范围内,属于典型的功德碑,上面记载了罗赶庙修建、改造的时间,以及什么人捐款进行修缮。石碑有元、明、清各代的碑体,均为楷书竖写阴刻,刚劲有力,至今清晰可见。部分碑身、顶部还雕有“二龙戏珠”、“百花争艳”等图案,工艺精湛。
罗赶庙碑林最大的“万古標名碑”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立,碑高2.03米,宽0.95米。此外,“本方会碑”、“大漕碑”、“本方碑记”、“镌刻庚寅年会碑”等石碑,记载了罗赶庙捐修、补修事宜和募化银两的情况。
此外,罗赶庙现存大、小石狮各一对,大狮并排相望而立,威风凛凛,身长1.7米,高1.25米;小狮并排相坐,高0.78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由于罗赶庙很多石碑都曾遭到人为毁坏和移动,现存的这些石碑都是当地村民自发寻找回来,并存放在庙内,供后人欣赏、研究。
长宁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局文化股股长卢根柱介绍,碑刻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从数量规模和保存状态来看,在全国碑林中称得上珍贵。早在1986年,县上就把罗赶庙的碑刻进行了保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泽文)6月17日,在长宁县桃坪乡中坝村藕花洲,各色各样的荷花在大片绿色荷叶的衬托下,显得美丽优雅,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观光。“我们听说这里荷花漂亮得很,就专门过来看,我手机里都存满了照片...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