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向伟 文/图
他背着药箱,常年跋山涉水,为当地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上万人次,他就是长宁县下长镇骑龙村的村医陶跃全。
■ 拜师学医
长宁县下长镇骑龙村是典型的山林岩区,距集镇25公里,山路崎岖,交通闭塞,是该镇最边远的一个村。
1979年,陶跃全高中毕业,学做木工。1983年,陶跃全改行跟师学医,在骑龙村南京坳开设了药店。1991年,陶跃全成为村里一名专职医生。
谈起从医经历,陶跃全颇有感慨地说:“那时候的农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非常简陋,村民得了病没钱治,小病成大病、大病夺性命的情况屡屡发生。那时我就想,没人为老百姓看病,还真不行。”
■ 救死扶伤
陶跃全成为骑龙村的“赤脚医生”后,只要村民生了病有需求,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山路有多遥远,他都前去就诊,帮助群众解除病痛。
骑龙村的五保户、特困农户,凡是在陶跃全那里看病、打针、吃药,他一律不收钱。从医至今,陶跃全为五保户、特困农户免收医药费4万余元;他还坚持每年春节为骑龙村的五保户捐款送物,上门进行慰问。骑龙村七组村民林天慧告诉记者,自己的老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去世后,老母亲情绪低落,是陶跃全多次带着营养品登门劝说和开导她,并为她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让老母亲重新振作起来。
家住骑龙村六组的徐必先老人,现年88岁,患有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几个女儿长年在外打工。陶跃全成了他家的常客,对老人进行重点关照,主动上门送医送药。
陶跃全说,老人有了病痛,子女又不在身边,我做好老人的保健工作是应该的。“我每次患病,都是陶医生上门来医好我的,而且还不收取任何费用。”村民徐大娘说,今年中秋节,陶医生给她送来了100元钱,并祝贺她节日快乐。
“村民一声招呼,我有时放下筷子就得走,自己作为一名救死护伤的乡村医生,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都要做好出诊的准备。但是,我喜欢这份工作,有时候也累得不行,干不动了,想歇歇。可是患者找上门来,还要尽快过去给群众看好病。”陶跃全说,虽然每月只有四五百元的补贴,勉强能养家,但一旦发现诊所里没药了,他都是贴钱到下长镇卫生院取药。他说,乡亲们病好了,打个电话告诉一声,是他最开心的事。
30余年来,陶跃全为全村经医治的病人上万人次,成为村民们最贴心的健康守护者。
■ 留守山村
作为乡村医生,除了治病救人,陶跃全还承担着全村人的预防保健工作,范围涉及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内容。
“2003年防治非典的时候,陶跃全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他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骑龙村一名村干部说。
“2011年,陶跃全当选为长宁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多次放弃了高薪外聘和到镇中心卫生院工作的机会,坚持留在山村为村民看病。”下长镇党委副书记于忠平说,陶跃全还经常协助村组干部调解村民纠纷。
新闻推荐
在宜宾的农村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扛着百余斤重的电影放映器材,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爬涉在大山深处,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院落,敬老院、学校等,把“电影大餐”带到农民身边,用电影点亮农民...
长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