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泉镇永福村位于珙泉镇南部,过去,由于交通不畅、基础建设滞后、信息闭塞,村民收入一直很低。全村人口1769人,贫困人口300余人,是珙县精准识别的建卡贫困村。2015年8月,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胡杰响应组织号召,作为第一书记来到了永福村。
永福村景色秀美,绿水青山,流水潺潺,可永福村还有很多村民住着老旧的房屋,胡杰驻村后不禁想:“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村富不起来?”胡杰暗自决定,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找准永福村陷入贫困的“病根”。
胡杰开始积极主动走访群众,主动与群众交心谈心,一开始,村民对胡杰爱理不理。“党的政策在基层贯彻得好不好,关键是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我要想方设法和群众打成一块才行,要当一个泥腿子干部。”胡杰并不懊恼,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真诚打开群众的“心门”。胡杰开始改变自己的装束,脱下白衬衣,穿着便装,脱下皮鞋,穿上胶鞋。仅一个月的时间,胡杰几乎走访了所有贫困户,脚底磨出了水泡,光笔记本就写完了3个,里面记载了群众关心的大小事120余件。
他真诚的态度终于打动了永福村的群众。大家对“小胡书记”态度有了改变。
胡杰深深知道,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紧紧围绕这第一要务,想法设法带领群众致富。“永福村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形成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基本上靠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可耕种的土地,主要是旱地和水田,农业种植模式也较传统。”
针对永福村的实际情况,胡杰积极策划和联系一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能形成基地,更好地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里的经济状况。
同时,为了加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胡杰努力协调,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为村党支部实现“五个有”,即有宽敞的办公楼房,有必需的办公设施,有规范的组织上墙制度,有足够的党员学习地方,有党务和村务公开栏。
“我要清清白白地来,干干净净地走,村民不脱贫,我就不回家,让永福村成为咱们永远的福地。”胡杰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他也是这样践行自己的诺言。
(朱牧南)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珙县倾力开展环境兴县教育服务专项行动,以良好的教育服务环境推进教育振兴“凤凰计划”的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夯实“五大工程”。加快实施学生食堂、教...
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