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数字化城管中心
珙县双山公园
□本报记者 秦莉萍 文/图
9月6日,市城市管理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在珙县召开,学习珙县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经验。近日,记者走进这个曾经被称为“尘都”、“光灰城市”的地方,探访“国家卫生县城”珙县的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
记者实地采访发现,给珙县的城市面貌带来根本性改变,使创建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提升的,是当地探索出的一条以“民生城管”为理念,以城市管理统一领导指挥、部门协作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城管”工作格局的新形势下,适应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
生态灵秀——
环境综合治理的标杆
如今的珙县,不只绿意盎然,景观带内新栽种的花朵也开得正艳,给过往行人带来美的享受。“长年看得见绿,四季有花。”这正是2016年县城生态园林提升改造工程之一,城区“锦上添花”工程的具体要求。
作为宜宾的资源县之一,煤、水泥、石灰石是珙县的主要污染源,创建活动开展之前,市民出门通常要带上口罩,“光灰城市”也因此而得名。谁也不曾想到,如今珙县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城区空气PM10年平均值0.082毫克每立方米,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
这一串串可喜的数据,无不折射出珙县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之后,热情不减、力度不软、投入不停、措施不松,奋力打造“灵秀现代新城”的豪情与壮志。
严查脏车进城,巩固创卫城果。近年来,珙县在城区5个重要节点,组织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同时在城区实施流动巡查,对脏车进城实施严管重罚,进行常态化治理,促使车主普遍养成了自觉遵守的习惯。
除了严防死守,珙县在园林绿化设施方面也是投入不停、力度不减,相继建成全长12.6公里的“传奇大道”和4条森林街,改造僰文化广场、双山公园、芙蓉迎宾广场、滨河景观,实施城区“锦上添花”工程,启动文化公园改造和七角山山地体育公园项目建设。
“还是老家好。”采访当日,在双山公园锻炼身体的汪树松表示,自己虽是巡场人,但因为之前环境差,已搬去成都同儿子生活多年。“这几年珙县环境变好了,变美了,我们又搬回来了。”
人性维度——
城市管理的指挥棒
“为自行车打伞”,这是珙县公共自行车停放点独具的特色,也是珙县城市管理中,人性维度的真实写照。
据珙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局长程健介绍,建设之初,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并没有设计安装雨棚。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市民反映雨水将自行车坐垫打湿,不仅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雨水侵蚀同样影响自行车的寿命。根据市民的意见,珙县随即为42个自行车停放点装上了雨棚。“雨棚安装以后,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每月能达到一万五千台/次左右,使用率位居四川省的前列。”程健介绍说。
“为自行车打伞”只是珙县城市管理人性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珙县始终坚持便民、利民、亲民、惠民的“民生城管”,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城市管理的指挥棒,从人性化的因素出发,从市民的需要出发,充分采纳市民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市民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改“管”为善“治”,珙县城市管理的人性维度,同样体现在了文明执法过程中。
在珙县,有一种集违规处罚、警示提醒、教育感化三位一体,在市民中知晓度颇高的“五选一”处罚模式,即城管执法人员对坐商不归店、农贸不归市,设骑门摊、骑门灶等违规行为现场制止,同时开出批评教育并书面检查保证、义务劝导、罚款、暂扣物品(送敬老院)、公共LED曝光五个处罚方式供违规商贩选择。“这样的处罚措施,既达到了处罚的目的,又争取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如今违规经营现象已鲜有存在。”该局分管城管执法的副局长张礼平说。
“大城管”——
珙县特色的监管机制
作为城市管理普遍应用的管理手段,数字化城管系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珙县已在全省区县中率先建成县级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在城区重要节点设置160余个高清探头,全方位、全天候加强城市监管,并在此基础上投入2100余万元,建立智慧版的城市管理体系,提供智能化和多样化的城市管理服务。
与数字化城管理并行,且更具有珙县特色的是该县统一领导指挥、部门协作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城管”概念。
作为“第一工程”,珙县坚持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由书记、县长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抓落实,并明确城市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必须由单位“一把手”亲自抓,直接对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在此基础上,把城管从“万能”中解放出来,分块梳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综合管理的具体工作,变单个部门单一管理为多个部门联动协作。
为确保管理工作不留盲区、死角,珙县还专门成立了由五名副县级助理调研员、七名副科级后备干部组成的城市管理专项督查组,以街面为办公地点,专职专项督查城市管理、卫生保洁工作,并将每月通报督查情况交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
与政府相对应的,还有市民的普遍参与。“某某地段路灯坏了,你们找人来修一修……”、“某某地段公厕清洁不到位,你们找人来看看……”每隔一段时间,住建城管局就能接到市民打来的电话。
“以前是环境影响人,如今却是人影响环境。”程健介绍,“习惯了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下生活的市民,渐渐地对城市的环境关注度提高了,主动参与、融入进城市管理中来,哪里卫生不合格,哪里公共设施有损坏,市民都会打电话来提醒。”
如今的珙县,街道、公园等公共地段每隔150米就能见到环卫工人认真地清扫作业,在干净、整洁的公园休闲玩耍已成为珙县市民工作之余的普遍节奏。“我们每天都要带孩子出来玩,夏天这里更热闹,散步的、锻炼的,可以说是打起了涌堂,这就是环境卫生变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采访当日,家住在县医院生活区70多岁的刘吉连老人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兰萍)连日来持续性的降雨给珙县农村公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汛期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该县交通运输局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全力以赴做好农村公路安全预防和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