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 本报记者 王悠璐
杨家村位于珙县玉和苗族乡,离乡场镇都还有十里左右。全村现有人口333户、1441人,其中苗族136户、621人,占全乡苗族人口的35.4%;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水源不足,土地贫瘠,加之人们文化落后,思想保守,长年重复着小农经济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2014年杨家村申报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281人。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这里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偏远的杨家村实现了颠覆性的巨变。
11月初的天气不算太冷,但对于杨家村来说,这里却好像提前进入了冬季。随着车子的深入,嘴里呵出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这是珙县科协第5次来到杨家村了,这次来,还是为了给这里的村民分发肥料。凡纳入蔬菜基地的农户和没进入基地的贫困户都可以领一袋。杨家村一组的村民唐成英,一家两口因劳力资本缺乏致贫,自从有了她熟悉的乡扶贫办主任杨启江他们来帮扶后,母子俩像换了个人似的,硬是扎扎劲劲地干起来了: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她在家维持运转,今年喂了2头猪,去年开始喂了1头牛,都有政策补助,这种好事她还是能算清账,怎么能不积极呢?
让杨家村人开心的不只是家庭经济活力的增强和思想转变,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是他们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唐成英告诉记者,杨家村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此话怎讲呢?村公所挂上了合作医疗站的牌子,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宽敞明亮,桌椅全新,电子显示屏正清晰显示着“杨家村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每个贫困户都收到了一张“杨家村脱贫攻坚应知应会小知识”:家庭基本情况、帮扶干部、近三年的发展项目、脱贫规划等一目了然。会上,珙县经信科技局还请来了县内一家蔬菜公司的老板,向贫困户介绍成片种植大头菜和青菜的订单合作方式,并强调合作以自愿为主,当场就有近二十户报名参加。
在村广场四周,宣传展板有序摆放,“贫困户分布图”、“建档立卡流程图”、“五个一批行动计划”、“脱贫攻坚规划”、“美丽新村建设”、“退出工作流程图”等一目了然; 还有从省市扶贫单位、县乡帮扶领导、村上第一书记到村委会干部等一一公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脱贫成功的村民在新房前的合影,砖混房屋既宽敞又漂亮,一家人喜不自禁,好暖心!
让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原本是个梦,但在今天的杨家村已经不是梦!贫困户紧皱的眉头一天天舒展开来,脱贫奔康美丽蓝图正在一天天地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珙县下罗镇中心学校王光强数学是其它自然学科的基础和保证,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