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珙县新闻 > 正文

魏思林:甘为艺术人梯

来源:宜宾日报 2016-08-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年轻时的魏思林在表演舞蹈

名家档案

魏思林,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宜宾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国家副研究馆员,宜宾市十一届“优秀拔尖人才”。创作、指导了多部省级获奖作品,代表作品有《磨盘梦》《春风化雨》《花山情》《小骑兵》等。

□ 张贤波本报记者王春艳

“安排我演什么便演什么。”不争名,不抢利。年轻时的他,踏实、勤奋。

“什么事情,只要多做,总会做好的。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总会光顾的。”转型当舞蹈教师的他,好学、沉稳、肯干。

“选择了这个岗位,便甘为人梯,奉献我所拥有的舞蹈艺术,让更多人学会舞蹈、爱上舞蹈艺术。”现任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的他,儒雅、无私。

他,便是舞蹈家魏思林。

特招入行 缘分天定

“说实话,考取宜宾地区文工团,既出乎意料,又觉得理所当然。”谈及14岁时与舞蹈的结缘,魏思林用了相互矛盾的两个词语。

出乎意料,是因为当时文工团只在江安招了一个搞舞蹈的,他成功被录取。理所当然,是因为在头一年,他考上了省歌舞团,但因通知书寄到母亲单位,门卫未能及时转交,他错过了报名时间,遗憾地失之交臂。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说明我注定是和舞蹈有不解之缘的。”魏思林笑言。

考取宜宾地区文工团后,魏思林首先到宜宾师范学院艺术班接受专业的培训。因为当时文工团人手稀缺,再加上魏思林自身表现优秀,本来两年的教学任务,他只用了1年多就提前毕业,正式开始了他的舞蹈生涯。

因为当时文化生活匮乏,所以文工团会经常送文化下乡,而且一走就是几个地方,一走就是十多天。表演多的时候一天连续演三、四场,早上化的妆晚上才能卸,衣服被汗水打湿又被人体烘干,晚上在舞台边上随便找个地儿,盖上被子倒头就睡……身体虽累,可心却是快乐的。

“每次下乡演出,都能感受到乡亲们对艺术的渴求,对我们演员的欢迎。当时看一场表演门票是3角钱左右,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差不多能买一斤肉了。所以这在当时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比较奢侈的开销了。但每一次,我们看到的都是满场的乡亲给予的满满的热情。所以,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能看见群众愉快的笑脸,再苦再累,都值得了!”魏思林说。

退居幕后 甘为人师

因为魏思林的踏实、勤奋,所以大大小小的演出任务,都会有他的身影。“领导安排我演什么就演什么,不管是跳舞、演话剧、歌剧、舞剧,什么都不怕。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总会对自己的舞蹈艺术有帮助。”这是魏思林反复说的一句话。

就是这种不挑剔、不自满的态度,让魏思林的舞蹈技艺越来越好。于是,在近10年的舞蹈演员生涯里,魏思林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1000多场,走遍了宜宾所有的区县。

然而,老天爷却跟热爱舞蹈的魏思林开了个玩笑。或许是因为每次带妆演出的时间太长,而当时的卫生条件、化妆产品也都不是很好,魏思林的皮肤患上了一种过敏症,只要脸上稍沾色彩就会痛痒交加,严重的时候就一层层地脱皮。一开始魏思林还不太当回事,想着可能只是短期的过敏症状,忍一忍就过去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脸上的疼痛越加剧烈。

热爱表演的魏思林开始在情感与现实之间徘徊。情感上,他十分舍不得这份他热爱并且努力了近10年的工作,可现实却不允许他再这样坚持下去。经过痛苦的抉择,魏思林忍痛告别他钟爱的舞台表演,申请退居二线当舞蹈老师。

在文工团多年的舞台表演经历为他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演过1000多场戏的他,对理论与实际相冲突时该如何选择,有着切身的体会,自然在教学时就知道如何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

潜心创作 成绩斐然

1988年,因文工团改制,魏思林主动请缨到了宜宾市文化馆。“到了文化馆,一方面锻炼了我的组织、辅导、创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说是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就是舞蹈创作。”对自己当初“主动要求不闲置”的选择,魏思林觉得走对了。

市文化馆担任的工作不只是单纯的教学,更多的是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辅导活动。魏思林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始了舞蹈创作、辅导。有灵气、有勤奋、有毅力,他创作的第一个舞蹈《花山情》就获得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等奖,开创了珙县第一次在省上获(舞蹈)等级奖的历史。

此后,他的创作灵气一次次在作品中呈现,他的作品也一次次在省、市各类比赛中奖。其中,让他的创作实现突破的,是舞蹈《磨盘梦》。《磨盘梦》参加省文化厅主办的“舞蹈新作比赛”,便突破了宜宾市文化馆系统几十年无舞蹈创作作品获省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的历史,且由省文化厅推荐入京,实现了零的突破。

此后,《春风化雨》《小骑兵》《百姓爱那清廉的官》《亲吻祖国》等好作品层出不穷,让魏思林既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又收获了创作的果实。

如果是舞蹈创作于魏思林而言是一种热爱,那么传播艺术于他而言则是一种责任。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交谊舞开始在全国各地盛行。为让这项舞蹈尽快在宜宾普及,提高广大群众交谊舞水平,魏思林和同事自告奋勇地去省上学习,学后回来便深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区县、乡镇,举办了三十多个交谊舞培训班,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参加培训的,老中青都有,最老的有70多岁的。不管跳得如何,但他们的那份认真,我能感受得到。所以每次课间十分钟休息时,有中老年人主动来找我,让我再带他一圈,尽管一节课下来,我也很累了,但我都从来不拒绝,因为他们的热情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我哪能拒绝,所以即使是晚上回家累得坐下就不想动,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员的要求,我能做到的都尽量满足。”魏思林告诉记者,身为市文化馆的一员,传播群众文化艺术,他义不容辞。

正是因为他的认真、执着,他编排和表演的交谊舞在西南三省十市、地交谊舞比赛中获二等奖。

魏思林自1988年到市文化馆工作以来,创作、编排的舞蹈、音乐剧等节目不下100个;对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县、乡镇、社区基层单位的辅导不下数百次;组织了宜宾市“首届交谊舞比赛”等多场比赛,举办了幼儿、少儿、老、中、青年舞蹈培训班若干个,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舞蹈人才。他的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人才大赛,获(初中组、高中组)三个一等奖,特别是学生胡芮嘉多次获一等奖,魏思林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创作老百姓喜欢看的艺术作品,做到雅俗共赏,为艺术爱好者多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使中国经典舞蹈艺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宜宾的舞蹈事业更加繁荣。”魏思林表示。

新闻推荐

改变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珙县下罗镇中心学校王光强数学是其它自然学科的基础和保证,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魏思林:甘为艺术人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