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人们返璞归真愿望“回归自然”的,当属乡村旅游业。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赋予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古河镇飞泉寺正具有类似的开发价值,可建成集科考、探险、旅游、漂流、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一、“自然、养生、人文”,古河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优越
古河镇气候温和,山清水秀,资源富实,文化浓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有:1、飞泉寺。长宁县古河镇飞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始源于始建于汉代,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建庄园式寺庙,是载入县志的寺庙。飞泉寺地处古河镇幸福村,离古河集镇3公里,距江安县城和长宁县城12公里,全寺占地23亩,寺周围有100余株参天桢楠树,现存建筑系明代庄园式风格,寺内建筑保存完好,工艺考究,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飞泉寺东靠险峻的来龙山,南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岩墓群七个洞,西邻连绵的古河岩区,北临淯江河和绵溪河,地理区位优越。2、七个洞。东汉古墓七个洞,建于东汉年间,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位于古河镇保民村八组境内,距古河场镇约2.5公里。东汉古墓七个洞集科考、探险、旅游于一体的胜地。七个洞口凿于峭壁上,洞口从下往上排列四层,墓面积约80多平方米。第一、二层各为一座,第三层三座,第四层二座。距地面最低2.2米,最高9米。有二座墓内有双石棺,两座为一石棺,棺连着石壁。墓门和峭壁上有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浮雕,如飞龙、舞女、杂技、灯笼、官员、花卉图案等189幅,29种类型和文字题记。顺着七个洞廷伸的岩石再往前探寻,类似的古墓还有二、三十个。沉睡的东汉古墓群,是古巴蜀文化的缩影,具有旅游、考古、探险价值。3、绵溪河自然风光。万里箐水流汇瀑布,远经江安县底蓬和蟠龙而来的绵溪河(旧志上谓岷溪河),经古河飞泉峡谷口奔腾而入长江。一处处惊险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称奇,进入此谷,可感造化的鬼斧神工。值得提名的景点有:大步跳峡口、茶林村千年银杏等。4、飞泉岩风景。飞泉岩含保民、保农村,辖21个村民小组756户,2785人,约14平方公里,竹资源十分丰富,有黑皮滩、连鱼沱、象鼻子、锅圈岩、观音阁风景点,以岩峰寺、龙君庙、炸古寺等为佛教重地,以红岩飞瀑、绵溪河流为重点的旅游开发。
二、发展乡村旅游实践与思考
(一)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以古河镇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加强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综合体、农业大项目、古民居等旅游资源分布现状的结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紧密联系周边地区旅游景点,通过旅游资源创新整合,组织精品旅游路线,强化现代观光休闲旅游概念,发展参与体验型乡村生态旅游,打造最美竹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
(二)乡村旅游发展内容。一是依托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色、文化、民俗或依托一村一品、一地一色的农业及生态条件开展旅游活动;二是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享农家乐”的特色农家体验游;三是满足城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休闲游。
(三)功能结构。
1 . 总体空间布局与项目设计。根据古河镇地形地貌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结合长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构想,根据空间临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空间组织原则,将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沟三线”的空间结构形态。
一沟:七洞沟景区。重点包括幸福村、保民村、保农村、新伍村、兴隆村。依托“七洞沟”景区建设项目,水上漂流、漂水岩、七个洞、飞泉寺、蜀南知青会所、干岩洞,打造“七洞沟”的特色旅游路线。建设项目:七洞沟系列建设项目、星级农家乐和特色养殖场。
三线:淯江河竹生态养生游。结合“十二五”期间长宁县打造百里淯江休闲走廊规划,重点把淯江河古河镇段打造成为集观光、水上娱乐、游玩为一体的休闲区,发展重点为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建设沿线农家乐群。建设项目:兴建星级农家乐,完善水上娱乐设施。
江长线农家乐群休闲游。重点包括红色村、长丰村、群益村、绣球村。依托红色新村建设、长丰太平水库,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餐饮项目,在红色、长丰、绣球等村发展35家星级农家乐,形成高档农家乐群。建设项目:红色村社区新村建设、长丰村社区建设、绣球村新村建设,发展完善农家乐。
“佛来前山、万亩杂竹”氧吧乡村游。重点包括白马村、茶林村、泡桐村、兴隆村丰富的杂竹资源和水果资源,打“佛来前山、万亩杂竹”的优美景区,打造品尝原生态水果,呼吸清新空气,吃农家粗粮的特色旅游路线。建设项目:佛来山至七洞沟水泥路建设和农家乐建设。
2、旅游路线设计。
A线:古河集镇新伍村幸福村七洞沟蜀南知青会所。
B线:古河集镇红色村白马村新伍村幸福村和乐村。
C线:古河集镇红色新村长丰红烧鹅群益村江长饭店绣球村烧烤。
D线:古河集镇茶林村白马村泡桐村兴隆村。
(四)措施保障。一是明确实施主体。为确保乡村旅游开发有序进行,应从全局上把握,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科学组织实施。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群从参与的乡村旅游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作用,领导和统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强化联动,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发挥部门职能加大对乡村旅游建设的扶持力度,形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组织发动。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三动”联合发力。部门合力推动。建立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关系,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共同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保驾护航。宣传促销拉动。开辟乡村旅游窗口,在招商引资、旅游推介等活动中,发放乡村旅游宣传折页、光碟,赠送特色旅游纪念品。特色文化牵动。进一步凸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独特魅力,将民俗文化展示与乡村旅游开发融为一体,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特色品牌。三是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落实措施。政府作为乡村旅游的策划管理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到“四个引领”:一要规划引领。二要发展方向引领。三要基础设施引领。四是政策引领。五是重视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遵循“培引”结合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服务。六是注重特色的旅游形象培育和品牌营销。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背靠资源,面向城市,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朝着一乡一色、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方向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体现乡的特色、村的感觉、旅的便捷、游的功能。要以原汁原味原生态,本着“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坚持本色,凸显绿色、弘扬红色、展现民俗特色,保护环境,永续利用资源。
新闻推荐
本刊讯(记者罗敏聪)3月15日,是桃坪乡的逢场日,该镇联盟村6组衡文友一大早就赶到镇上,他说是等义诊医生来,好好检查一下身体。原来,今天是县科技局牵头组织的长宁县第十九届“科技之春”送科技下...
江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