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思忆 文/图
近一周以来,宜宾市文化馆的排练室里都会响起富有激情的歌声。原来,30多位“外婆级”的合唱爱好者,正在为市文化馆即将举办的迎接十八大召开系列文化进社区活动作准备。
这个“外婆合唱团”,成员来自宜宾市各行各业,她们中有退休教师、工人、服务行业经理……年龄最大的已近70岁,最小的也即将退休。在参加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之前,她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没有登台表演过,如今,却在当地小有名气。
组
建
“外婆合唱团”名字好记又亲切
今年9月,宜宾市文化馆副馆长徐健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市文化馆组建一支合唱队代表宜宾参加第三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时间是一个月后。
徐健思忖:如果只是为了某次比赛而组团,赛后就解散,那么岂不是很浪费组建成本,也不利于合唱团水平的提高。于是,她有了组建宜宾市文化馆第一支 “驻馆”合唱团的想法,得到同事们的赞同。
招募公告一出,几天时间里,文化馆就收到60余人的报名申请。通过发音、吐字等一系列考核,文化馆从中遴选出30多人。可是徐健一看,成功入选的几乎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第一次培训,徐健与成员们聊天时发现,她们中很多人都已经当外婆了。于是,她灵机一动,干脆把这支合唱团命名为“外婆合唱团”,“名字好记又亲切。”
排练
为了集体荣誉把私事放一边
合唱团组建起来了,可距离比赛仅有一个月时间,非专业的“外婆”们感觉压力很大。
“年纪大了,又没什么音乐基础,背了好多次还是要记错。”56岁的马燕玲说,虽然家住得比较远,来回赶一次有时候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就连回家后也不忘让家人帮助自己记歌词。
家住翠屏区的王丽群为了按时参加培训,一天在赶往文化馆的路上,不慎从自己的摩托车上摔了下来,左手臂骨折。医生建议她休息几日,可是王丽群却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拖了大家的后腿,还是忍着伤痛每天坚持到场排练。
为了集体的荣誉,“外婆”们总会把私事放到一边。一位“外婆”,已经提前几个月预订了去澳大利亚旅游的机票,但还是毅然退掉了订好的机票和酒店,因此损失了数千元。61岁的“外婆”蒋淑琼早在去年就和家人约好10月去云南探亲,但是为了能按时登台,她还是将探亲时间推后。
比
赛
走上舞台就是一种成功
10月17日,“外婆”们迎来比赛的日子。许久不穿裙子、化妆的“外婆”们破例换上了花俏的衣裙,略施粉黛,有了一种别样的风韵。看着一支支来自北京、天津、重庆等大城市的专业合唱团纷纷亮相,“外婆”们不但没有泄气,反而变得更自信:“能坚持训练走上舞台,就是一种成功!”
31名“外婆”在台上站定,跟着音乐的节奏,深情地唱着 《又一个花季》……她们充满激情的演唱,博得观众一次次的掌声。这次,“外婆合唱团”出人意料地获得优秀奖。
比赛后,合唱团在宜宾“一炮而红”,很多单位都邀请她们去演出。
“接下来,我们不但考虑扩大合唱团的阵容,还打算邀请专业老师来为成员们长期进行形体、发音等方面培训。争取将‘外婆合唱团\’打造成为宜宾的一张文化名片。”徐健信心十足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鹏)11月5日,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0标箱,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成功实现了从建设向经营的转型突破。今年以来,宜宾港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作业并做出作业效率承诺:5分钟可完成1个作业...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