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元敬
一本好书最大的功用在于让求知的人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杨敬芝的书《神秘越溪河》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初夏,与报社的朋友们去越溪河畔隆兴乡寻找宜宾史上著名的蟠龙书院遗址。一直久闻古老而神奇的越溪河是岷江文化的发源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厚悠久的文化积淀,为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宜宾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一个地方采风,不仅是看它那如画风景,而更重要的是探索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我虽是宜宾土著,对越溪河的知识却是一穷二白。正惭愧时,找到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神秘越溪河》,见这上面有关于蟠龙书院的资料,不由眼前一亮。
这是由《岷江文艺》执行主编杨敬芝撰写的一本有关越溪河的民间文学故事集。很快,我就在上面找到我需要的资料———北宋名儒程士真于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在隆兴越溪河畔蟠龙寺的遗址上创建该书院并历时九百余年不败的相关文字。顺着其脉络,有关北宋程士真与蟠龙书院、一门三进士、北宋黄庭坚与越溪人文风物、明朝尹伸双进士与两尚书等与蟠龙书院密切相关的资料相继出现。这不由我不将这书认真读一遍,这才发现,杨敬芝在这里很巧妙地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融于充满地方风土人情的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让我在不知觉间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在目睹越溪河美若西子的妩媚时,同时感受到其波光明媚深处的文化底蕴。
这《神秘越溪河》共分“远古创世神话”、“地方风物传说”、“历史人文珍闻”、“佛门史迹奇观”、“乡土特产传说”、“地方民俗掌故”、“越溪胜迹景观”七大部分,集知识性、文学性、教育性、可读性融于一体。若非事先拜读了这书,我真想不到,小小的隆兴乡,在唐宋时不但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旺的归顺县,其僰人文化、獠人文化、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滋生出文人辈出的蟠龙书院,还是闻名四方的佛教圣地。兴盛之时,竟有一百七十余座寺庙,有“桃园佛国”之说。
沿着书中的描述,我与报社的朋友们参观了那奇特的佛教塔林。这不由让我咋舌:仅在大龙寺后山,就有存放在石室地宫的圆寂僧人灵骨塔上万之多,实为世界之最。这些地宫和塔林造型奇异、规模宏大,葬法独特,世所罕见。若非《神秘越溪河》这书的指引,我们是决想不到来参观这世所罕见的佛教文化遗产的。
由于通过《神秘越溪河》这书,事先对越溪“桃园佛国”的文化底蕴有所了解,我在与报社的朋友们游览越溪的胜迹景观时不但没丢丑,相反给他们介绍越溪文化时我还“自我感觉良好”,在游览百里翠湖甚至感到那些叠翠青山、茂林修竹上面到处都充盈着灵气。看来,曾扎根隆兴乡文化站五年的杨敬芝是深谙其中韵味的,而曾身为图书馆馆长的她更知道读者需要的是什么,这让求知的我从中获知。在不少地方将“文化兴市”仅作为挂在口上、写在墙上、登在报上的一句口号时,杨敬芝却脚踏实地地整理出地方文化的精粹,默默地推出《神秘越溪河》,在文化兴市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叶昌荣文/图宜宾年均日照950—1180小时,常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土壤成分丰富。独有的微生物生态环境,是宜宾出产好酒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近来,随着大众消费的逐渐增热,各白酒...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