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新
编者按:
明日,我们将迎来这一年中最漫长、最寒冷的一个长夜。
明日,便到了古人最早确定、也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之名何来?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冬至是太阳离我们北半球最远的日子,聪明的古人则有言,“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所谓的至是“极点”,而非“到来”。冬至是阴阳相争的节点,杜甫有诗云,“冬至阳生春又来”,过了这一天这一夜,白昼便一天比一天长,日头一天比一天暖,春天也就在肃杀寒风和冰雪尽头,等待着大地和我们了。
古时的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更加重要。让我们在诗词中,在地方年节习俗中,在“冬至三侯”的吟咏里,在“炖冬”美食的精神滋补里,过一个纸上的冬至节。
在二十四节气中,老宜宾人尤其看重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流传民间。人们热热闹闹地办“蒸赏会”、“炖冬至”,吃刨汤,腌腊肉;与之同时,也有雅气的宜宾人,用“数九消寒图”度岁寒,一天一笔等春天来。
■ 炖冬至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冬至当天,大姓氏族宗祠会举办“蒸赏会”,祀祖追远,教育后代不要忘本,要记住祖先恩德。慢慢地,“蒸赏会”变成各家“炖冬至”,这也是一个讲究团圆的家庭聚会,大家围坐一桌,吃狗羊肉或猪蹄,搭配黄芪、当归、沙参、苡仁等滋补中药用慢火熬炖的药膳汤锅,以进补强身体。
当时的宜宾人对“炖冬”极为重视,如果买不起中药,就在山坡上挖点野三七放在汤里熬炖;或者去市场上割点猪肉,加点淮山或萝卜,也是暖暖和和的一顿,便是形式上的“炖冬”了。
现代社会,流行亲朋好友几家人在冬至节聚会,这时在自家“炖冬”就显得格外麻烦了。近些年宜宾人流行吃“简阳羊肉汤”馆子。这种羊肉汤是火锅的吃法,以羊肉羊杂汤为锅底,另外可以自烫青菜、藕片、豆腐皮等等荤素菜肴。羊汤要熬得浓稠洁白,往往要过油的鲫鱼和爆炒的羊肉加羊骨等同熬数个小时。一碗下肚,只能鲜,不能膻,才是一锅好汤。
羊肉汤的蘸料也分汤碟和干碟,最近两年流行用一块红豆腐舀一勺泡菜水做底料。夹一坨羊肉,蘸一下佐料,咸鲜爽口,不夺本味,硬是巴适。
■ 杀年猪,吃刨汤
冬至一过,宜宾农人便开始杀过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做米酒、蒸黄粑、制糖果、准备年货。
在农村,冬至前后有杀年猪的规矩,而且杀猪完毕,要请左邻右舍来相帮的人吃刨猪汤。所谓刨猪汤,是用筒筒骨熬汤,再加上新鲜宰杀的坨坨猪肉与心肺,并加白萝卜熬成一大锅,又是闹热又是暖和。
据宜宾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凌受勋讲述,喝刨猪汤时,家中读书儿童的私塾老师是必请的。而长年咳嗽不止的老病号,在冬至那天,要将老母柑从顶部横着切开,小心地挖掉果实,务必使柑皮完整,再将宰好的猪肉瓤子放在里面,然后将切下部分的老母柑皮合上去,用竹签别好,放在刚做过饭余烬未息的柴灶灶膛中烘烤,待到柑糊肉熟时将肉热热地吃下去,治咳往往灵验。
年猪杀好后,各家的灶上、房梁上,就用吊钩悬着腌好的腊肉香肠,让做饭时升腾的柴烟自然熏燎,一个半月之后,便已经熏得干酥酥、黑黢黢,煮好后切开,油汪汪、香喷喷,瘦肉绯红肥肉晶莹透亮,见者莫不流下谗口水。就着一盘海椒面,再倒几杯小酒,正是下饭喝酒的好东西。
■ “数九”度岁寒
杜甫诗文绉绉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从最寒冷的冬至到大地春回,正好九九八十一天。在宜宾民间,也有“数九歌”唱响城镇乡村:“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卧阴地;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在古代农耕社会,春播、夏管、秋收,唯有到了冬季,可以冬藏,有一段冬闲时光悠然度过。古人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在不出门的日子里,文人雅士或写诗,或作画,创作“数九消寒图”,一株梅花,九九八十一个花瓣,每天用红笔涂染一瓣,等到整株梅花变红,春天也就来了。凌受勋还表示,宜宾的学童们还会把学堂里先生双勾手书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拿回来,贴在墙上,每天蘸红墨水填一笔,到九九八十一天刚好填完,春暖花开的日子就会来到。
曾是“安身静体”的节日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此后,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因此在汉代,冬至是一个安静的节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意思是仅次于除夕的节日。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小至
□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 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三候
在古代,冬至也分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糜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新闻推荐
晚报讯12月22日,在宜宾临港区轻工博览城的宜宾炽能能源科技的屋顶,安装了数十张太阳能板,国家电网员工把宜宾首个家庭式太阳能发电组发出的电并入国家电网上网使用。此次安装的80个太阳能板,能通过太...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