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冯憬
在政协宜宾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关于狠抓产业转型切实推进“六大基地”建设的建议》被列为一号提案。提案指出,打造“六大基地”既是市委积极顺应、主动应对、有效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宜宾传统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情况下,要高度重视“六大产业”所面临的问题,顺势而为,主动转型,切实推进“六大基地”建设。
中共宜宾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2365”发展战略,明确打造“六大基地”,即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013年以来,“六大基地”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六大基地集聚了规上企业516户,约占全市规上企业的84.5%,“六大基地”基本框架加快形成,有力地支撑了宜宾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一白一黑”产业深度调整的严峻形势下,规上工业增加值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增长7.6%,2014年增长8.2%,2015年预计增长9%,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与市委“两个率先” 的目标要求相比,“六大基地”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不够凸显,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二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关联配套能力不强;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研发层次偏低;四是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度较低;五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起步迟。为此,提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狠抓产业转型切实推进“六大基地”建设。
■完善产业规划
做好产业分析,完善产业规划。推动“六大产业”的转型,必须在对宜宾市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和发展阶段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六大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六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预测,形成宜宾市“六大产业”发展战略。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宜宾酒”品牌打造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在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就地转化利用,在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在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行业地位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在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绿色食品工业城市的打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中更加注重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的发展。要按照聚核-聚链-聚网步骤完善“六大产业”发展的规划。
■强化产业配套
抓住产业龙头,强化产业配套。要按照抓住一个龙头、形成一个链条、壮大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对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培育和引进的力度,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一是白酒产业要充分发挥五粮液的龙头作用,实现白酒产业的整合。要认真研究白酒销售渠道的创新,掌握白酒交易的话语权,让宜宾在保持中国白酒生产中心地位的同时转变为中国白酒交易中心,使宜宾成为真正的“中国白酒之都”。二是对“准龙头”企业,一方面加大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引导终端产品和大的渠道商进行战略重组,增强其快速适应市场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下游产品中的关键产品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围绕其产品加大下游产品开发力度,真正形成产业的聚合优势。三是积极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从大而全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将一般性的配套产品扩散出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专业化分工,自己集中力量开发高端产品,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凝聚力和带动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完善产业发展的配套,按照填平补齐、突破关键的原则,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六大产业”的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建立与工业同等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体系,推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府奖补资金向生产性服务领域倾斜。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统筹园区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认真研究借鉴外地特别是泸州市将市内几个园区整合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三大园区”,统筹开发、错位发展的有益经验。重新分析和研究宜宾市13个园区的现状,明确每个园区的功能定位,围绕“六大产业”及龙头企业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产业的布局。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加大企业主体的创新转型,实施品牌战略。紧紧围绕“六大产业”转型的要求,从产业链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入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大型骨干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实现重点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大型企业产业链创新集成能力和价值链治理的提升,引导其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合作,积极引进、汲取、吸收国际先进设备、工业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企业进行整改,提升发展层次,尽快形成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要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依托宜宾市的创新型企业和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打造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创新创业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信息数据交换中心。
以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把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放大品牌的辐射力,增强其承接更高层次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要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品牌的打造,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系统,实现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加快绿色食品工业城市的建设。
■营造产业发展环境
完善社会服务功能,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一是遵循产业链形成的规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职能转变,优化服务质量,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敢于对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拔钉清障”,为产业转型升级扫除障碍,为企业和“六大基地”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二是要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强技能培训环境建设。四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五是要优化市场环境。六是要切实加强对产业转型的组织领导。
新闻推荐
晚报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明(17)日就是农历腊月初八了,俗称腊八,是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这一天,许多人家要做腊八粥。市场:腊八粥原材料热卖昨(15)日,宜宾城区多家超市都把与腊八相关的食品...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