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北萍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工作,文明城市应该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2015年,随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全面覆盖。如何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创新的课题。
■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据了解,宜宾市已初步建成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精神卫生、采供血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市、县(区)的卫生应急工作也组建了专业应急队伍,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防疫救治预案,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体系,提高了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由于措施得力,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群体传染病疫情发生;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率(甲乙丙类)为234.53/10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宜宾市已连续6年处于全省最低发病水平。法定传染病准确报告率达100%;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稳定开展,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平台,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免疫规划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完善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强化了在校学生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排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已排查登记患者15460人,检出率达3.47‰,在册患者管理率83.24%,在管患者治疗率53.52%。
■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全市乡镇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量由2010年的25.27亿提高提高到50亿,较“十一五”增加了2.01倍。
截止2015年,共争取到卫生项目1281个,争取中央资金55820万元,总共投资84169万元,建设和正在建设食品监测系统项目1个,县级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25个,村卫生室1084个,精神卫生体系项目3个,卫生监督体系10个,全科医生培训基地2个,儿童体系建设项目2个,农村急救体系11个,保健院项目6个,疾病控制项目3个,医生周转房项目28个。
全市共有乙类医疗设备60台,其中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8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4台;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4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3台。极大地改善了宜宾市的医疗救治条件。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5188个,其中医院共136个,有三级医院2个、二级医院3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紧急救援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3个;3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2个乡镇卫生院;3972个村卫生室(站);666个诊所(含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68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共220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284人,注册护士8964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061张,其中医院17757张,乡镇卫生院6382张。实现了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立至少1所村卫生室的发展目标。
■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十区县全面覆盖,2015年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4152756人,参合率为99.44%,预计全年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面覆盖。宜宾市还积极开展大病商业保险试点工作,被列为全省首批开展大病保险七个试点市州之一,2013年大病保险应赔付21697人,已赔付20268人,赔付完成率为93.41%,应赔付金额7878.33万元,净赔付率为94.38%。2014年与2015年大病保险赔付工作正稳步推进实施,大大缓解了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
■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采取社会综合防治策略,强化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服务。目前,对四川省居民健康形成重大威胁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地方病包括大骨节病、和血吸虫病,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对这些疾病的防控,单靠卫生之力是不够的,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社会综合防治。艾滋病防治要以毒品控制和健康教育和艾滋病人管理为主要手段,卫生部门与公安、司法,宣传、教育等部门及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密切配合,加强源头治理。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以改变生活环境为主要手段,应该与牧民定居计划和农牧民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慢性病防治以慢病管理为核心,以行为生活方式干预为手段,继续推行慢病管理进社区、进乡镇的服务模式,实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三级预防和档案管理。
■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宜宾市全面落实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落实药品阳光采购的各项规定,确保基层医疗机构100%采购使用配备基药并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面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降低了医药费用、规范用药行为,逐步从过去的“以药养医”向现在的“以技补医”转变;有序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建设,强化对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新闻推荐
2015年底,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医院送上了一份新年礼物。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健康报社开展的“2015改善医疗服务创新亮点评选活动”中,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荣获“优质服...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