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为慈善梦 亦需为稻粱谋

来源:宜宾晚报 2016-03-05 20:30   https://www.yybnet.net/

晚报记者 陈道强 文/图

“我们每年为贫困生捐资助学,但又有谁想到我们自身也艰难。”罗耀奎的一句掏心话,道出了部分义工组织的窘境。

在为社会大众奉献爱心的同时,义工组织自身的生存状况如何,值得关注。

A 成长往事:险些夭折的“春苗”

从2002年成立至今,由罗耀奎发起的宜宾市春苗公益助学中心已走过了14个年头。其间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深有体会。

在市委宿舍二小区二楼的一间50平米的小屋里,罗耀奎用玻璃把它隔成了两间,一间是供6名专职义工上班所用,一间是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挂满了来自各地的表扬锦旗,还有那些中、省、市、县四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

最让罗耀奎引以为傲的是,去年12月,国家民政部授予宜宾市春苗公益助学中心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能做到这个级别,是做梦都没想到的。”罗耀奎说。

“春苗”虽名声遐迩,但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曾因生存问题让罗耀奎彻夜难眠。

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刚成立的那几年,没有经费,就我一个人干,办公地点就在我家头。”他说,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繁琐的事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尽管我们的会员遍布全国,但真正能花更多心思来干事的不多,全部把事务堆在我一人身上,时间长了肯定吃不消。”罗耀奎说,2008年7月,父亲和妻子重病缠身,他两边跑,“春苗”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罗耀奎召集了26名志愿者在水东门一家茶楼开会,协商“春苗”下一步走向。“是继续还是关闭,大家举手表决。”罗耀奎回忆,当时参会的人士都赞同继续维持,唯独他一人选择放弃。

“继续干!实在没有钱,我们私人掏腰包。”在现场不少志愿者的表态下,罗耀奎也决定背水一战,再维持一段时日看看。

事情在会后不久出现转机。当年8月,“5·12”台湾救助联盟来到宜宾,考察了春苗公益助学中心,对方负责人当即表态,中心的经费问题由对方解决。

有了台湾救助联盟的许诺,罗耀奎在居住小区的一间民用房里找到了“春苗”的新家。从装修到办公设备的引进,一切花销都由台湾救助联盟买单。

B 成立难:市长批示成功注册

“特别是从‘5.12’汶川地震后,社会大众的慈善意识增强,民间义工组织方兴未艾。”宜宾一位资深志愿者说,各种名号的义工组织形成,但真正去民政部门备案登记的却不多。

“没有登记的就是非法的,但我们其实还是帮助了不少困难群体。”宜宾某义工组织发起人张先生说,在他看来,不管合法还是非法,只要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奉献爱心,就值得尊敬。

“最初几年,我们也是没去登记备案就开展活动,帮助了一些人,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罗耀奎回忆说,2006年,宜宾某网站上出现了质疑“春苗助学网”的帖子,提出“春苗”是非法组织,使用私人账号,还有人说他们是一群“神经病”,甚至有人传谣说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等等。

“我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做的事情不被人理解呢?”罗耀奎说,面对这些质疑,他曾想到过放弃助学,想到过停止助学。但一想到贫困山区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无助的眼神,他又觉得应该坚持下去。

于是,他打算去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当时的民间组织注册是相当困难的。”罗耀奎说,首先要拿出3万元作为注册资金,“那是我的全部积蓄。”他说,“春苗助学”申请注册的事,引起了时任宜宾市市长吴光镭的重视,吴光镭亲自批示:“春苗助学是特殊的教育公益事业,请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在市长的关心下,最终,“宜宾市春苗公益助学中心”成功注册,成为当时全川唯一有合法身份的民间公益助学组织。

“除了注册资金,还需要固定的办公场地和业务主管部门。”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熊小冰对此感触颇深。2010年3月,他想成立宜宾市心理咨询协会,但在业务主管单位的归属上犯了难。

“心理协会该属于哪个部门主管呢?”熊小冰为此在网上多次查询,答案五花八门,卫生局、科协、劳动局、妇联啥都有。

熊小冰就挨家尝试,都被对方拒绝。最后他找到团市委,对方要求他需更名为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三个月后,他终于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C 管理难:有组织,无纪律?

“作为草根民间组织,虽说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但具体管理起来,难度还是大。”一位业内人士说,所谓义工,就是义务工作,大家没有报酬,很多时候还要倒贴钱,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大家的兴趣自然会打折。

市民小刘曾经在网络上报名参加酒都义工,没过几天,对方电话通知她周末在党校培训。“开始几天热情好高,但没到半个月,基本上就不想去参加了。”小刘说。

作为团市委志愿者服务站的酒都义工,也曾遭遇发展瓶颈,其负责人孟庆华曾向媒体介绍,报名志愿者数千人之多,但能长期坚持参加活动的义工不足100人。

“大多数会员都是有自己工作的,利用节假日空闲时间,偶尔参加一下义工活动还是有意思,但必须要以自己事情做好为前提。”义工胡先生说。

“我们的会员分为三类。”罗耀奎介绍,一种是专职义工,目前有6人;一种是实名制注册志愿者,有1300多人,属于铁杆义工,“核心部队”;一种是网络志愿者,达到8.9万人。

“专职义工是每月要拿工资报酬的,相对来说比较好管理。”罗耀奎说,以前专职义工的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现在每人一月拿到1400元。

“这个标准不算高,专职义工流动性大,流水的义工,铁打的会长,这么多年就我还没变。”罗耀奎说。

罗耀奎也承认,义工组织属于自愿加入的松散型团队,“我们没权力要求别人一定要来,但我们会员数量大,不存在没人参加的情况。”他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的义工组织已经“名存实亡”。“一年搞不到几次活动,会员自然也就流失了。”一位业内人士称。

D 生存难:走多远也无怨无悔

罗耀奎算了笔账,目前“春苗”每月的固定开销达到1.1万元,包括6名义工的工资,房租、水电气费等。

“我们的收入来源有四点。”他说,第一,一对一助学资金,平均按照捐助金额的6.7%来提取;第二,项目资金,按照一个项目的3%提取,比如一个项目10万元,那么提取3000元作为行政管理经费;第三,社会定向捐赠;第四,基金会奖励。

“这些来源都是偶然的,也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罗耀奎说,“春苗”作为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没有政府拨款,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固定支持。“别看我们取得了不少荣誉,但常常要为生存发愁。”他如是说。

从目前状况看,“春苗”收支平衡,正常运行还不成问题。至于能维持多久,能走多远,“这个不敢说。”罗耀奎说,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判断,不外乎就两种可能:一种是项目越来越多,这样日子就过得好;一种是项目越来越少,“经费减少,那就只有裁员。”罗耀奎说,即使要死,也是逐步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倒闭了。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罗耀奎觉得,也无怨无憾无悔了。“想想曾经做出的那些成绩,也值了。”他说。

“纯民间草根组织,没有造血功能,生存问题遭受困扰。”一位义工组织负责人建议,政府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让这些为别人奉献爱心的义工组织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四川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开始啦

晚报讯四川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开始啦!记者昨(8)日从宜宾市招办获悉,2016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47所高职院校将在四川省开展单独招生工作,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省内高职院校开展藏区“9+3”应...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爱她,就给她健康2016-03-08 20:30
猜你喜欢:
评论:(为慈善梦 亦需为稻粱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