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宜宾市高店镇鱼剑村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传统村落目录。这个村落形似犀牛,有神奇的石鱼传说;它曾是古盐道的必经之地,自贡盐帮马蹄清脆,驮运着盐巴从这里的石桥经过,又走向李庄、吊黄楼等地;这里的青石板古街,曾经热闹非凡,繁华异常……如今,鱼剑村褪去昔日繁华,老街寂寞,老房残旧,只有涪溪河水日夜不息从此静静蜿蜒流过。
4月26日,我们走进依山傍水的鱼剑村,去探寻昔日的繁华,寻找传说中的石桥和石鱼,也聆听染满岁月风霜的故事。
八旬老人见证古街往事
鱼剑古村落距翠屏区高店镇政府7公里,属鱼剑村鱼剑社。它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
古街全长250余米,宽3米,街道为东西走向。行走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两侧的旧民居与新房错落分布着,旧民居是串架结构的青瓦房,大多有两三层楼高。由于来此地的外地客甚为稀少,当地农户将古街作为晒坝,摆上刚刚采回的葫豆角,屋檐下堆放着干柴禾,农户养的小鸡仔也当街道是自家院坝,叽叽喳喳地穿梭跳跃。
彼时,老街可不是这番光景,由于自贡至宜宾无公路,运盐和茶叶多靠马车、人工搬运,此处曾经是自贡至宜宾的古盐道必经之路,极为繁华热闹。
已是八十高龄的尹子君老人,居住在大街中段的一幢古民居内。老人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不到初夏已光脚穿上凉鞋,应他热情的邀请,我们来到他的家中。他家建得朗阔大气,径深的墙面有17根柱子,每根柱子的间隔为1米,这样算来足足就有17米。堂屋内东西不多,只摆放着一张四方木桌和几条小木凳,外面是火辣辣的太阳天,老屋内却透着一股清凉。
尹子君老人一生经历坎坷,4岁时丧父,当时最小的兄弟才9个月大。为了谋求生计,他曾经在这条古街上,卖豆腐干、盐花生,也当过搬运工、渡船工。如今,老人在这里开枝散叶,儿孙大多居住在附近,而他在家安享晚年。
尹子君曾亲历鱼剑古街的繁华岁月。民国时期,这里是(伪)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功能较全的小场镇,古街内有卖柴米油盐等日杂的店铺,还有马铺、驿站、布料铺、酒店等。马帮运盐途经此地时,要在这里歇脚,然后喝酒解乏,而他卖的豆腐干、盐花生,正是马帮们需要的一道上好的下酒菜。
老人住处的背后有一块林地,绿竹成荫、蓖麻满地,当年却是一个硕大的猪牛交易市场。“一到逢场天,市场闹热得很,一天有几十上百头的猪牛上市。”尹子君说,解放后古街设立鱼剑乡人民政府,并新设信用社、供销社等机构,猪牛市场仍在交易。
鱼剑古街还有一个防空洞,早在古街未形成之前,马帮在运输食盐、茶叶途经此时,可以进洞避雨歇脚。抗战时期,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又对石洞进行了扩宽、加固,面积大约为25平方米,能容下几十人。后来,这个石洞曾经被当地一住户占用,现在拆建新房后又重新腾出,防空洞还可供居民夏季纳凉。
1964年,鱼剑乡被合并到当时的高店乡,其中的政府机构陆续搬迁,上世纪八十年代,居民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老街逐渐衰老寂寞。
探寻石桥和石鱼
鱼剑古街沿小道往下行数十步,便是一条弯弯河滩,小地名叫“鱼剑滩”,涪溪河从这里流淌而过。河中有一石形鱼,从高处看又像是一把剑直插入河中。相传,这把剑可以杀死河中怪物,以保村民的平安。鱼剑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河面上至今保存着一座古石桥,蜿蜒曲折地卧于清清碧波之上,缘于何时修建已无法考证,但当地居民猜测可能已有三百年历史。古石桥全长80余米,桥基与桥基之间最长为5.5米,桥面石宽1米,厚0.4米。
如今,行走在古石桥上,还依稀可见青石板上的马蹄印痕———这是当年自贡盐帮带着马匹运盐留下的痕迹。听着水流潺潺,看着马蹄印记,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马帮驮着盐和茶叶上桥,而马蹄踏过的“哒哒”声响,似乎还在宁静的小河上回荡。
2003年,当地在古石桥上游约百米处,建起了一座新桥可通车,而古桥从此少有人经过。
新建的鱼剑大桥位于原石鱼处。在光照良好的日子,还能看到原来石鱼“卧”在水底的形状。鱼剑大桥桥墩上新雕了一条石鱼,鱼头在桥的西面,鱼身位于正桥下,鱼尾位于桥的东面。水下,河中原有的石形鱼头,鱼嘴、鱼眼部位隐约可见。微风拂来,水面波光粼粼,两条石头河鱼活灵活现,好似在互相嬉戏。
站在古街南面山顶上,俯瞰整个鱼剑古街村落,恰似一头望月犀牛,而古石桥神似一条“牵牛绳”,牵着水牛慢慢前行,而对面河岸上有两株三人合抱的大黄葛树,又恰似栓牛桩。山清水秀的鱼剑村落,也因此平添了几分灵气。
期待再现昔日繁华
鱼剑古村落见证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变迁,更成为了当地农家儿女寄托乡愁之地。
鱼剑古街因少部分古木房存在安全隐患而拆除新建,其余的保存完好。在于历经悠悠岁月后,对于古村落的进一步保护,鱼剑社区支部书记杨忠华也不无担心。
就在十来天前,一场大风大雨过后,街上一处古民居后侧吊楼处,已经出现较大面积的垮塌。杨忠华说,由于居住的户主长期在外务工,缺乏日常的维护,有的房屋设施老化,古民居受损程度正在日益加剧。他也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这些珍贵资源的保护,这些古街古建筑,对于村里来说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
在杨忠华看来,鱼剑村交通配套,古街四周植被丰富,而且竹林茂盛,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鱼剑村被列入四川省级传统村落后,他对鱼剑古街的保护开发也充满期待。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古街将重现昔日的繁华,成为文化产业、文旅相融的有机载体,再放光彩。
晚报记者 江华 张新 庄歌尔
新闻推荐
抓项目是为了抓发展,抓发展是为了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民众。回首“十二五”,以成贵高铁、宜宾机场迁建、宜叙高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启动;以三江口建设、城市南北两线提升改造、环...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