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号畅安。他是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涉猎的领域相当广泛,在古代漆器、明式家具、书画法帖、古琴等方面造诣极深。最令人叫绝的是,他精通北京玩家的各种游艺,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在王世襄的青年时期,曾因因缘巧合,由梁思成带领来到宜宾李庄,还曾加入营造学社。2007年,在先生暮年时,曾在《读书》杂志上撰文,写下《李庄琐忆》,追忆他在李庄看到的民俗民风,也纪念他与李庄的不解之缘。5月25日是王世襄诞辰102周年的日子,宜宾文化古韵版推出《“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与李庄的不解之缘》以馈读者。
王世襄:李庄琐忆(节选)
● 元宵舞龙
李庄镇东端有一块比较平坦的广场,通称坝子,是年年舞龙的地方。黄昏时分,几乎全镇的人都已集中到这里。二三十个大红灯笼悬挂在坝子周围,五条龙色彩绚丽,须能颤动,眼会滚转,形象生动。竹箍为骨,外糊纱绢,各长五六丈,分列场边。一队队小伙子,挨着各自的龙,有的解开衣襟,有的光着膀子,准备上场。坝子毕竟小了些,几条龙不能同时共舞。
刹那间,点燃鞭炮一齐掷入场中,火花乱溅,震耳欲聋。这时,高举龙头的两队,进入场内。小伙子们手举着龙身下的木棒用力挥动,时左时右,忽高忽低,夭矫翻滚,两条龙眼看要相撞,又迅速地避开,满场喝彩声大作。另外两条龙已进入场内,换下已舞了好一阵子的双龙。就这样轮流舞了几个小时,小伙子们已大汗淋漓,却毫不觉得劳累,一直舞到东方发白,才肯收场。所有的人好像都不惜付出全身精力,欢送去岁的吉祥如意,迎接来年的国泰民安。
● 步行去宜宾
北京朝阳门到通州,都知道是四十华里。我曾步行去过两次,吃小楼的锅烧鲇鱼,买大顺斋的糖火烧。到了李庄,都说去宜宾是六十里。有人认为南方人比北方人矮,以步计里程,四川的六十里和北方的四十里可能差不了多少。
一个假日,清晨出发,沿着江边道路西行,想验证一下上面说法是否可信。十时许,宜宾已在望了。计算一下,加上过江路程,似乎比朝阳门到通州远不了多少。宜宾位于岷江、金沙江汇合处的高原上,或谓长江应从这里算起。但岷江水清,金沙江水浊,要流出几里外,才浑然一色。所谓“泾渭分明”就指尚未合流的现象。我看时间尚早,没有走向江边的渡口,而被南岸的一条山涧吸引住了。几处落差较大,湍流颇急,两旁大块石头上,坐着儿童,手持有柄网兜,与捉蜻蜓的相似。等候游鱼逆水上游,腾空一跃,儿童伸臂相迎,正好落在网里。再看他吊在水中的竹篓,已有三四条半尺来长的鱼了。我看得高兴,一时唤回了童心,真想几时来此网鱼,呆上一天。
渡船送我过江。因曾来买竹纸,已逛过宜宾几条街巷,下午便乘小火轮返回李庄。
● 留芬饭馆
我曾去过四川中等城市如白沙、宜宾,饭馆大都采用同一规格。进门中间是通道,左侧从房顶吊悬一根木杠,有许多铁钩,挂着各色鸡、鸭、鱼、肉,好让顾客一进门便知道店中准备了什么原料。因当年没有冷冻设备,挂起来通风总比堆放着好,当然也先让苍蝇吃个饱。左边是炉灶,锅碗瓢勺摆满一案子,厨师如何掂炒,加什么调料可以看个一清二楚。我进去要一个菜就等于上一次烹饪课。走过通道才有供客人坐下来吃饭的桌椅。
留芬饭馆在李庄首屈一指。到了禹王宫短短街,向左一拐,坐北朝南便是。但小得可怜,门面只有一间屋,东侧也有一根挂原料的木杠,室中只能摆一张方桌。炉灶必须设在后边一间了。往后走的通道里好像还有一张小桌,可供两人进餐。
在李庄的两年中,我和同事们凑在一起,因个个阮囊羞涩,只去过两三次。吃过的菜有:“大转湾”,就是红烧鸡翅、鸡腿,因形状弯曲而得名;夹沙肉,猪肉夹豆沙,蒸得极烂,肥多于瘦,十分解馋;炒猪肝,用青蒜和醪糟作配料,十分鲜嫩;鱼香肉丝,觉得特别好吃,因抗战前北京饭馆似乎还没有这道菜。日寇投降后曾在四川住过的人大量返回家乡,鱼香肉丝才开始在各地流行。北京每个饭馆都有,不过吃起来,总觉得不如在留芬吃得那样,有说不出的特殊风味。可能不仅是所用调味原料有别,应该还有对半个世纪前的李庄生活有一丝的眷念。
● “豆尖儿”
我从小就爱吃豌豆苗,当时家庭、饭馆都用它作配料。一碗高汤馄饨、榨菜肉丝汤或一盘滑溜里脊,汤面飘上几根,清香嫩绿,确实增色不少。我也曾想倘掐地里种的豌豆棵嫩尖,用作主料,清油素炒,一定也很好吃。只是北京无此习惯,菜农舍不得掐,怕妨碍豆荚生产,没有卖的。
到了李庄,在饭摊上第一次尝到此味,名曰“豆尖儿”,清香肥嫩,供我大嚼,不亦快哉!太简单了,眼看着老板娘从摊后地里掐回来,转眼就炒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应邀去香港主持家具展览开幕式,在筵席上吃到“炒豆苗”,也很鲜嫩,只是其本味———豆苗的清香,不及李庄饭摊的 “豆尖儿”。原来香港已有用仪表控制温湿度的暖房,专门培植各种蔬菜供宴会之需。不用问,两地同一道菜的价格有天渊之别。
一味饭摊上的“豆尖儿”,有时使我想起李庄。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同志,请你帮帮忙,一定要帮我找到这位宜宾籍烈士的亲属。如果能够找到,我们可以筹集资金让其去丹东为烈士扫墓。”昨(26)日,一位来自辽宁丹东的大姐来到宜宾晚报社,有些焦急地说。大姐名叫吴...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