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一中 陈飞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学科的试题属于新课标全国卷(III)。语文卷试题呈现出平稳、平实的特点。
一、试题稳中有新,总体难度不大
今年是四川省高考试题加入新课标全国卷试题的过渡年,和以往四川自主命题比较,该试卷在题型结构、分值设置上有很大变化,但并不影响考生的发挥,因为在备战2016年高考过程中,各学校均采用以往新课标全国卷试题进行训练。从这个角度讲,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II)的试题趋于平稳。
以作文为例。当全国一片“任务驱动”时,新课标全国卷(III)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社会,呈现出较大的自主空间,但考生需在立意上下功夫。这一点关照了以往四川自主命题的特点,但与以往四川卷相比,全国卷把学生的视野拔高到整个社会当中,更接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发展。可以立意的点有:学会与人分享;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从24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出发,还可挖掘出诸如敬业、和谐、分享、法制、公平等立意。
但是,和往年全国卷比较,今年局部试题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如第13题对成语的考查,由大家关注的“最恰当”的三个组合改变成“全正确”的“六选三”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15题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知识点的考查,由传统的选“句”衔接调整为选择最恰当的实词或虚词,从考查知识点来说,走了回归路,但题型设计更加丰富灵活,综合难度不大。和往年四川卷比较,文言文阅读的第5题考查了文化常识;10题名句默写变成了情景式默写,增加了难度;文学类文本阅读改成了选做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在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中选做一题。
二、试题以能力立意,凸显学科思维
今年新课标全国卷(III)紧扣学科思维的考查,立足语言的核心地位,考查了考生的文化视野、审美鉴赏能力,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如诗歌鉴赏是宋代曹翰的《内宴奉诏作》,该诗传达出了曹翰作为宋初名将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但诗句不以雕章琢句取胜,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其第8题要求分析哪一种表达更好,明显是对语言的考查;第9题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要求考生比较本诗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情感基调的不同,很好地做到了课内外的兼顾,具有很强的教学导向。语言文字运用第17题给出了思维导图,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突出了对考生严密性的逻辑思维和准确性的语言表达的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玻璃》第11(4)题要求选择认同对象并给出理由,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要求谈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看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思辨,突出了对语文思维品质的考查。
三、试题选材平实,彰显时代特色
今年的高考试题,选材平实,且立足时代特色,渗透中华文化传统,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学关注生活,关注时代。文言文阅读取材《明史·傅珪传》,傅珪守正不阿,清廉为官,这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为今天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带来深刻启迪。诗歌作者曹翰为宋初功勋卓著的将军,老骥伏枥、志存千里,却白发而功业未成,读文思人,会引发更多的深沉感慨。“一代通儒”顾炎武,身为学人,严谨笃实,虚怀若谷,为学堪称严谨,为人可谓高尚,更可贵的是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意识,学习其“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可以引发每一位中国人对自身责任的思考,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的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作文材料中的小羽为创业者,她的故事既能引出青年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法制建设和政府职能等话题,又从侧面体现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密切关系。小羽的故事能激励广大学子思考个人如何实现梦想,拥有蓬勃的生长空间。
总之,今年新课标全国卷(III)是“稳中有变,凸显素养”。这些变化,既是意料中的必然,也是意料中的惊喜,但大抵能出色地体现《考试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这些试题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的检测,也预示着高考语文试题会在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道路上继续变革。这启发考生在2017年的备考中要持续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生活现象,扩大阅读范围,多进行言之有物、情理兼善的语言表达实践,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新闻推荐
□凌受勋在宜宾,五月初五称为小端阳,五月十五叫大端阳。此时阳光充满热度,岷江上波光潋滟,喜捷公馆坝糟坊头白酒作坊的踩曲也到了最繁忙的时节。■端阳湿热利踩曲端午时节,曲房里传出人们光脚踩在曲药...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