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忠华
2016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了宜宾诗人庄剑的诗———《唱给宜宾的歌谣》。四个篇章,《打马过宜宾》、《月亮田》、《僰王山》和《西部竹石林》,读时朗朗上口,心随诗意跌宕,一会儿如行云流水,一会儿似溪流潺潺,每一行,或每一句,好似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飘过眼前,让我看到了视觉外的宜宾。
本人出生在宜宾的一座小镇,少年和青年时盼望能吃饱饭,偶尔有一顿肉吃,过年时能穿一件新衣服或有一双胶鞋。对宜宾的山水之美,印象最深的是家乡那条清澈见底,初夏时水里游着鱼儿的河流。后来当兵去了,再后来转业到宜宾,又同庄剑一起参加了《宜宾日报》的复刊工作。因为工作所需,到宜宾十区县的时间很多,也跑了不少宜宾的乡镇和景区,但无论如何都没有诗人那种感受。
《打马过宜宾》,诗歌一开头,似乎看到了诗人跃马而来,马蹄声由远而近,来到了这座阳光中没有杂质的城市,便喜欢上了她。这里的阳光是酒浸过的,因此,“通透而醇香”,少见雾霾;这里有老街,有曲水流觞,有历史名人黄庭坚、杜甫、苏东坡等,于是诗人便下了马,留在了这座城市;却又发现了宜宾另一匹马———奋进塔上的马在“鞭声里,昂首远方。”从我和庄剑等人一起复刊《宜宾日报》至今已有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宜宾的发展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八年,于是,诗人坚信,宜宾这匹在奋进塔上的马一定会“策马扬鞭”,跃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知道月亮田,也去过月亮田,那座不起眼的简陋的民居,谁又会想到能孕育出一位伟大的建筑家。在这长江岸边,不仅有梁思成,还有当年同济大学的莘莘学子,还有著名导演谢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宾这方水土注定养育出华夏的栋梁,这不仅仅是当年。
我多次去过僰王山,飞雾洞的神秘,书箱岩的壮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遗憾地未能发现水声的暗示,当然也就不能欣赏到“溪流唱出的歌声。”又由于粗心,也没有发现“蝴蝶和蜻蜓的翅膀沾满花香”。我也曾不止一次在僰王山举起相机,定格了那美若仙境的画面,但小鸟在古树上与小花对话似乎更有它独特的韵味。僰王山的水清澈纯净,常常倒影着蓝天白云,可诗人却发现,云彩原来是被这里的水所吸引而掉了下来,读到这里,我似乎听到了云彩落到水里的声音。
西部竹石林与僰王山虽异曲同工,但竹石林更展示了历史的沉淀与新生的和谐。它既有上亿年留下的痕迹,又有“年年水灵灵上市的时令竹笋”的鲜活。古与今的结合才构成了今天现实的世界。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无疑囊括了宜宾的山水与宜宾的古人和今人。“锋利的刀刃”用五亿年雕刻成了今天的竹石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竹石林还将见证这个世界的五亿年,也许会更远,包括宜宾在内的中华文明。
诗人祖籍不是宜宾,为爱来到了戎城。他爱家人,爱事业,爱同事,扩展到爱宜宾的山水、宜宾悠久的历史文化,于是才唱起了歌谣,才让人们看到了视觉之外的宜宾,也许这就是诗人与他人不同的地方。
新闻推荐
晚报讯5月31日,宜宾市黄桷庄小学举行“庆‘六一’暨校园足球科技艺术节”活动。活动以“阳光成长,快乐足球”为主题,通过师生足球摄影、书画、征文及科技小制作展,将足球表演融入文艺演出,...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