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龙马潭区退休老人张世行,出于对动物的怜悯,陆续将被他人遗弃的流浪狗救助回家,如今,收养的流浪狗数量已达三十多只。但随着自己年事已高,加上场地限制、成本增加等原因,如今已70岁的张世行力不从心,这个狗狗的“避难所”岌岌可危。
昨日,老人联系上泸州晚报,希望通过媒体帮忙找到适合的好心人,继续救助这些小生命,让它们安度余生。
十年来老人自费救助流浪狗
如今30只狗和她挤在廉租房内
龙马潭区一处廉租房小区内,几只狗正围着张世行老人撒欢,看见记者到来后,几只狗立即警惕起来,眼睛里透露出害怕的神色,嘴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张世行告诉记者,这些狗大多被人打过,因此很害怕陌生人。
数年前,从建筑公司退休后的张世行搬入了这个廉租房小区。因为很喜欢小动物,她开始将小区内的一两只流浪狗救助回家喂养。出于对动物的怜悯,救助行为就这样一天天持续下去,更多的流浪狗也被她带回了家。
渐渐的,周围的人都知道张世行喜欢狗,开始不断有人将狗送到她那里,“有怀孕了不想再养的,有工作忙了没时间不想再养的,有养烦了不想再养的,都给我送来了。有些主人把狗送来说寄养几天,给了几十元钱,以后却再也没来过,手机号也变了。”张世行说,因各种理由被遗弃的狗,都被送到了她这里,“我真是觉得狗被遗弃了很造孽,在大街上没人管,还有可能被人宰来吃了,所以才收留它们。”
狗来了总要吃饭,总要照顾收拾,于是张世行的一双儿女也加入到帮忙照料流浪狗的队伍中来。每天早上,他们都要为几十只流浪狗打扫卫生、进行消毒,随后用大米混着猪肺叶煮狗食。30多只狗的饭要煮3个小时,一天下来,要用掉10斤大米和8斤肺叶。张世行说,因为经济紧张,每只狗一天只能吃一顿。
“双双、旺财、贝贝、箩蔸……”张世行能叫出每只狗的名字,熟悉它们的习性,她全心全意地照顾这些被遗弃的小生命,“这只要咬人,这只眼睛有问题,这只有皮肤病……”她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狗的“避难所”,每只送到这里的狗似乎都忘却了先前受的种种苦,变得越来越活泼。而狗也回报给了张世行很多快乐,“它们会围着你撒娇,冬天靠着脚帮你取暖,一直守着你不离开。”张世行说,小区以前时不时有小偷出没,自从养了这些狗后,一有响动,它们就汪汪叫,现在周围治安好了很多。
十年间,不断有狗被人领养,不断有狗离去,因种种原因,之前救助狗的场地现在已经不能使用。目前30只狗和张世行一起挤在不足80平米的廉租房内,屋内空间不大,通风不畅,居住环境可想而知。
张世行感觉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萌发了寻找好心人继续救助这些狗的念头。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泸州一些动物爱好者的支持。
爱心人士愿意接手继续救助
希望有能力的好心人提供场地
卿女士是宜宾市的动物爱好者之一,十年前,她开始了关爱动物的救助之举。目前卿女士家中救助了7只流浪狗,她还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成立了关爱遗弃宠物QQ群,平日自掏腰包对被遗弃的狗狗们提供一些救助。昨日,她来到张世行家,送了一些食物、药物过来。
卿女士对张世行老人的大爱举动很是敬佩,她表示,自己也是前段时间才知道张世行老人的善举。“目前的情况确实很糟糕,人和这么多只狗挤在一起,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场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张世行老人一家人的生活。”
卿女士表示,她和朋友们准备先将一些品相好的狗选出来,洗干净、打疫苗,让爱心人士领养。“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其它一些跛脚的、眼睛有白内障之类的狗是送不出去的。”卿女士说,希望有能力的好心人能提供一个场地,由她们接手继续救助这些狗。
卿女士表示,流浪狗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些狗主人不负责任地遗弃狗,使得街上流浪狗的数量增加,同时给社会大众造成困扰。“泸州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应该像沿海等地的发达城市一样,成立被遗弃动物收容点。”卿女士说,流浪宠物如果能集中收容救助,爱心人士、义工们能及时定点帮助,也能让泸州的市容更整洁。
◎ 泸州晚报记者 左庭立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7月13日上午,成都警方在春熙路银石广场开展2016“平安成都·夏季铁拳行动”防范打击“盗抢骗”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暨赃物发还仪式,现场将22辆汽车归还给车主。其中一个案子受到市民关注。5月7日,宜宾...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