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流讯近年来,北流市供销社以承担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农家店建设为契机,对全系统传统的经营服务网点进行改造、优化,在北流农村构建大流通、大物流、大配送、大服务、全方位的现代商业流通服务网络,短短5年间,先后建成了遍布全市乡村的353家农家店,22个镇、3个街道办、278个行政村、127万人口,基本实现无缝覆盖,百万农民从中受益。
该市供销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开始实施。从2008年开始,此两大工程被定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在该市的统一部署下实施,依托供销社现有的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改造“农家店”,形成以连锁和配送为主要特征,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经过5年努力,供销社不仅按规定高标准建起农资和日用品两大类农家店,还以此为契机,建起了市级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各1个,以及多个镇级农资配送站、农资连锁店、日用品连锁店、大中型超市、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点,初步形成以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四大网络”为主要内容,以连锁配送为基本特征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目前,供销社“四大网络”的网点在全市镇、村的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1.5%,促进了广大农民消费的“升级换代”。大坡外镇古哿村是该镇的一个偏僻边远村,过去村民要买东西,得翻山越岭往返4、5个小时才能去到最近的圩镇,去年,供销社在该村办起了副食百货店和农资农家店,把超市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现在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方便又实惠;占地2300平方米的大坡外供销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今年上半年建成经营后,为农民就近交售农副产品提供了方便,今年荔枝上市期间,该市场日收购量均在16万吨以上,最高达30万吨。
除了新建的农家店,经过装修改造后的农家店销售额也比以前普遍增加一倍以上,部分门店销售额增加2到4倍。
不仅如此,农家店通过实行连锁配送,流通水平、功能与规模都得到了提升:农资店配送率普遍高达70%,日用品消费店配送率也有50%以上;结合“星光工程”部分农家店还配送了电脑信息化终端,供农民上网浏览信息。农家店还通过电话预约采购及预约送货上门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今年1-11月,这些网点共安排社会就业3826人,其中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1653人,助农增收1.9268亿元。
(冯祥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新雄“拿到今年全区‘城考\’的成绩单时,我们松了一口气,总体评价就两个字——不错。全区平均分提高了6.7分,所有参考城市的分数都提高了。成绩的背后凝聚了各市在环保方面的辛苦...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