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40多年的村干部,从黑头发熬到了白头发,樟木根屯至村委终于有路可走了!”看到几十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博白县菱角镇李阳村67岁的老支书邓文珍有点激动地说。
苦,缺乏资金 村民办事、上学路难行
博白县菱角镇李阳村位于菱角镇东南约4公里处。由于山岭险峻,道路难行,一直没有水泥路通往南房屯、樟木根屯这两个共拥有1800多人的大村庄,就连到李阳村村委会办事,两屯的群众也要绕行十几公里的山路。屯里的适龄儿童到李阳村小学上学,每天起早贪黑走田埂、爬山路、淌溪流,步行2公里才能到李阳村小学读书,而村里的经济作物由于“路难行”而无法快速、及时运出……“路难行”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南房、樟木根两屯群众的生产生活。
“我们早就想建路了,可苦于没有资金,村民也有好几次自发集资,却因所需资金相差甚远而无法开工。”谈起这段往事,邓文珍很无奈,直到2014年5月,玉林市委老干部局挂点帮扶李阳村,该局主任苏涛挂职该村第一书记,修路才从愿望变成现实。
喜,挂点帮扶 落实资金,修路成真
“刚到李阳村之初,了解到南房屯、樟木根屯一直以来都没有直通村委的公路及孩子上学艰难的情况,真的让我很震撼。”苏主任说,“那段时间如芒在背,夜不能寐,于是决定把开展工作的突破点首先放在解决当地群众‘行路难\’、‘求学难\’的问题上。”她积极与市、县有关单位协调,争取多方支持,最终筹集落实了修路资金15万元,解决村南房、樟木根两屯群众“路难行”。
资金有了着落,李阳村的干部群众群情激昂,如同久旱的土地盼来了甘霖,他们连续6个夜晚召集开村民大会。白天,镇、村干部和群众万众一心,紧锣密鼓进行开路前期的征地丈量、设计和测定线路等工作,并对征地对象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很多村民都自愿让出自家土地,支持公路建设。
乐,道路修通 孩子上学,方便多了
2014年10月,该村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幕,道路启动开工了,村民都围过来看,喜笑颜开。除草木、填沟渠、挖路基……经过三四个月的建设,一条蜿蜒、崭新的简易沙土路,出现在村民眼前。
虽然还没有硬化,但宽4.5米,长1200米的沙土路,平坦易走,孩子走在路上,蹦蹦跳跳,开心地上下学。“这条路,目前还是沙土路,我们争取在2015年把这条沙土路硬化成水泥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苏主任说道。
看着这条简易沙土公路的建成,老支书心里那块石头落地了。她说:“今后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上学走田埂、爬山路而带来的困难和危险了,大家出行也方便多了。”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