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陈彦耳在介绍公司的运营情况
出生在横山县魏家楼镇的陈彦耳,2008年毕业于榆林学院中文系,从大一开始,他就自学摄影技术靠拍照挣钱,还做过远程教育、早期教育,卖过环保节能建材……大学毕业至今他历经4次创业,每次都是从头开始,却未放弃过自己的创业梦想。如今他是陕西大道义实业有限公司“掌门人”,在榆林市区投放了17台智能售货机,为市民提供方便。
走进大学校门 他就开始做起了生意
1986年,陈彦耳出生在横山县魏家楼镇,从小长在单亲家庭,家里经济条件捉襟见肘,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
3月8日,华商报记者见到陈彦耳时,他西装革履,黑边眼镜中透出炯炯有神的目光。2005年,陈彦耳考入榆林学院中文系,走进大学校门,他就开始做起了生意。“上大一时,我自学了摄影,帮助校友拍摄照片,当时一张照片一元钱。由于家里情况特殊,我在上大学期间做过很多兼职,一直靠自己赚取生活费。”陈彦耳说。
陈彦耳有一个弟弟,上大学后,辍学2年的弟弟在他的鼓励下,再次踏入校门。“弟弟比我聪明,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我不忍心让他放弃学业,就把弟弟从老家接到横山县继续就读。”陈彦耳说,弟弟没辜负他的期望,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现在一家科研院所工作,条件都不错,这是他最欣慰的一件事。
几年的打工生活,让陈彦耳有了创业的想法。大二时,他开始接触远程教育,并一直坚持到毕业。大学毕业后,陈彦耳回到横山县,注册成立了一家远程教育公司。“当时,远程教育一度很有市场,得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陈彦耳说,然而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远程教育受到了冲击,一年后,他的首次创业经历戛然而止。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陈彦耳去厦门学习胎教和早期教育,当时早教在南方发达城市很受青睐,但在榆林还是个新鲜事物,“由于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要求很高,我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陈彦耳说。
2010年开始,他陈彦耳开始从事节能环保建材,但2年下来,外债就欠了10多万元。不得已,他又从头开始,从事快消品行业。“那时,我白天上班,晚上跑出租车,一点点还债。”陈彦耳说,他从事快消品行业一直坚持到了2015年7月份。
计划投资400万 布点100个自动售货机
虽然几次创业受挫,陈彦耳却未轻言放弃,他要将创业进行到底。2015年8月,陈彦耳第4次创业,选择了熟悉的快消品行业,做智能售货机,并注册成立了陕西大道义实业有限公司,将企业文化定为“心存感恩、大道至简”。同年9月,他成为3F联盟合伙人做城市一卡通项目。
据陈彦耳介绍,他最先做的项目是农夫山泉饮料售货机,“由于农夫山泉畅销品类少,主打“农夫山泉”和“尖叫”,因此我又做了第二个项目友宝智能售货机。”陈彦耳说,友宝智能售货机实现了电子支付,同时缺货、缺币、故障即时提醒,24小时为市民服务。
目前,大道义公司所运营的自动售货机已在榆林市区投放了17台,“自动售货机,顺应了市民快捷便利的生活需求,提升了城市智能化服务功能。”陈彦耳说。
在创业过程中,公司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一方面很多投放地点不予配合,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资金困难,每台售货机4万多元,而去年17台自动售货机的营业额仅40万元,净利润25%。
对于未来规划,陈彦耳说,他计划投资400万元,在榆林城区布点100个售卖便民饮品的售货机,24小时为市民服务。“公司还和榆林大学生创业协会合作筹设了榆林市大学生创业基金,自动售货机每卖一瓶矿泉水,就提供0.1元注入榆林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为更多的大学生创业积累经济保障。华商报记者 张云飞 文/图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 杨虎元)“爸!妈!我走了,闯荡江湖去了”。5月24日,12岁男孩小博从横山县白界镇草海则的出租屋中离家出走,走之前给爸妈写下这样一张字条,心急如焚的父母赶紧发动亲戚朋友寻找并向警...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