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苗报道 记者在11月24日召开的榆林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征询意见座谈会上获悉,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榆林市铁路建设目标初步确定为“四通八达、通江达海”。
市发改、交通、城建、统计、水利等部门,榆林经济开发区、神府经济开发区,神木、府谷、榆阳、靖边、绥德5县区相关负责人分别提出对榆林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修改意见。副市长万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根据国家能源建设战略西移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政策,为把陕北建设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接续地,按照“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和国家经济建设“先有总体规划,后有具体项目”的原则,榆林市提出“两条腿走路”即公路和铁路同时发展的要求。预计榆林的公路建设三年内将基本完成,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超前谋划编制榆林市铁路中长期规划。
由市交通局、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制订的《榆林市铁路中长期规划》(草案),按照榆林范围各矿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园区设置、城镇规模,在对2015年、2020年、2030年的运输需求作出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路网建设总体要求,对榆林市铁路专支线网络建设进行规划。
按照该规划,到2030年,榆林市东去有朔准、神朔、太中银和神木至瓦塘四条通道,北上有准神、包神、包西三条铁路干线,南下有包西一条通道,西去有太中银复线,届时将形成铁路运输特别是煤炭运输“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局面。通江,即向南可以到达湖北武汉,与长江相通;达海,即向东可以直达山东日照,通过海洋出口贸易。
座谈会上,大家认为这个规划总体上思路明确,依据充实,结构完整,紧扣国家铁路规划,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畅谈了对该规划的修改意见。
市铁路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称,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对该规划作进一步修改,争取年内通过省上评审。
铁路建设目标初步确定为 “四通八达、通江达海”
榆林市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龙12月8日上午,人们感到榆林冬天的阵阵寒意,在榆阳区小纪汗榆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广场前却暖意融融。这里锣鼓喧天,歌声飞扬,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特...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