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价格有点
涨
文/图 本报记者庄晨阳实习生宋炜
进入冬季以来,榆林市以蔬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记者近日到榆林市主要农副产品市场和超市进行了走访调查。
蔬菜上涨 肉类平稳
榆阳区古城农贸市场,是榆林市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记者在市场里举着相机拍照时,不时有市民主动向记者反映关于蔬菜涨价的问题。
“每年入冬下第一场雪后,菜价都要上涨,这也是一个惯例,今年也一样。但是今年涨价比往年要多一点,平均多5毛左右,涨得最厉害的是菜花,下雪前1块钱1斤,现在是两块,大辣子我们以前拿价是1块钱,现在是3块。”古城市场的梁老板告诉记者。梁老板的摊位位于市场一进大门的黄金位置,她已经在这里卖了5年菜了,谈起今年的生意,她说不太好做。
在梁老板靠后的陈老板的摊位明显小了很多,他经营的品种主要是土豆、蒜、生姜。他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大蒜每斤2元,现在是4.5元;生姜去年是3元,现在是4元;另外菠菜、香菜与去年相比都涨了两成。
枣、绿豆等本地农产品也大幅涨价,各档次的绿豆和红枣平均每斤上涨2元。看到记者拿起相机照相,摊主陈师傅有些担心地说:“不是我们要涨,我们收枣时老百姓就涨啦。”
与蔬菜价格相比,猪肉、羊肉、牛肉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即使有涨幅,波动也很小。
全市场只有鱼类算一个另类,与去年相比反倒有所下降。古城鱼店老板韩老五说,去年草鱼同期价格是每斤8.5元,现在是7.5元,鲤鱼现在每斤5元,而去年是5.5元。问及为何,韩老板笑着说:“金融危机,吃鱼的少了。”
桶装食用油上涨具有普遍性,是全国性的商家行为。目前,榆林市各大超市销售的桶装油执行的是厂家指导价。“普遍涨了10元左右,虽然价格都调高了,但是基本都有活动价,几个牌子都有产品做促销,还是可以用原来的价格买到几种油。”一位超市老板告诉记者。
水电气蓄势待涨
国家发改委于12月15日宣布提高非居民用电时指出,暂不调整居民电价,但是要求各地研究对居民用电推行阶梯式电价改革方案,将居民用电分档定价,对基本电量保持较低的电价水平,总的指导方针就是,用电越多,电价越高,以促进节约用电。
记者就居民电价是否上涨采访榆阳区供电局,工作人员称目前没有接到任何相关通知,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仍然执行现有价格。
就水价与天然气价格,记者分别采访市供水公司与榆川天然气公司,对方的答复均为,水气价格公司没有调价资格,都要等待省发改委、物价局等相关部门的通知,同时两单位均透漏“内部消息”:省上正在调研研究方案,涨价的可能性较大。
上图为喜洋洋超市蔬菜柜台。下图为古城农贸市场一角。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婷报道2009年,榆林市粮食系统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工作原则,大力倡导绿色储粮技术,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2009年...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