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论坛
李苗苗
乐极而歌、悲极即唱的陕北民歌是陕北人从骨子里发出的一种声音,也凝聚着陕北人大喜大悲、豪迈奔放的陕北性格。可以说,陕北民歌是大陕北的文化之根。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唱陕北民歌,问其原因,答曰:“离我们时代太远,唱起来没劲。”更有甚者说:“提那老掉牙的东西干什么?!”陕北民歌的没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之根应该大力传承。
随着老一辈歌手的过世以及许多宝贵资料的流失,新一代的爱好者甚少,这种“口口相传,流传不已”的东西目前在传承问题上面临着困境。假设有一天,陕北民歌真的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消失,文化之根断裂,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的取消,更是陕北人的一种悲哀。
毋庸置疑,系统地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建设的一项浩大工程,涉及的是陕北民俗、方言、文学、礼仪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这是很难让全民投入的一项工作。但面临传承困境,有几点工作也是可以引起热爱陕北的人们重视和进行实践的。
让陕北民歌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我们只有让陕北民歌走进课堂,加之老师的讲解和演唱,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其背景和内涵,才能让陕北民歌在年轻一代中不至于断层;利用新闻网络媒体,广泛宣传陕北民歌。例如《榆林日报》在文化板块专门开设“民歌传唱副刊”,从陕北民歌文化研究、新民歌传唱、陕北民歌挖掘方面着手,以引起人们对陕北民歌的重视,收效良好。此外,许多文化机构设立网站,开设陕北传统音乐论坛等,从网络层面大力宣传推动陕北民歌。但审视整个宣传媒介,这方面的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强。积极培养民歌新人。老一辈歌唱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像王向荣等老一辈歌唱家,可以通过开门授徒的方式,让新的民歌手很快成长起来。同时,可以派出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采访,并整理成相关资料。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陕北民歌新人的扶持,譬如提供相关政策,设立专门基金,对民歌人才给予政策扶持、资金帮助,使其能够尽快成长。
我们可以很快建立一座高楼,但我们建不起一座文化大厦。没有文化之根,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民歌传承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乔小兵报道今年以来,市检察院以“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加大惩治力度,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严惩了大批破坏榆林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积极配合审判机关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目前,市...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