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庄晨阳 实习生石江龙 刘继远
杂乱无章的废品收购黑窝点。庄晨阳摄
在榆林市去年迎接“双创”检查前,榆林城区违规废品收购站均被取缔,但最近又有几家开始偷偷营业。
被榆林市民俗称的“二马路”指长城路与河堤公园之间的一条土路,这里一直是城区的废品收购营业场所和旧家具交易市场。2009年2月,市上多部门联合执法将这些违规收购点进行彻底清理,将城区再生资源收购商户全部迁至位于刘官寨的再生资源市场。然而,时间刚过去不久,一些收购户又违规潜入城内。
这几家违规收购点,在选址上很是隐蔽,在河堤公园北段,如果没有来来往往的满载废品的人力和机动三轮车,一般人很难发现这里有废品收购点。记者顺着一条偏僻的土路走下去,在几棵大树下,藏着两个废品收购点,这里堆积着小山似的废品,主要以废纸箱、啤酒瓶、废旧金属为主。其中一个老板告诉记者,这一片共有四五家收购点。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在刘官寨再生资源市场正规经营,而要在城里违规营业,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刘官寨离城太远,而废品收购的主要来源是清洁工人和走街串巷的收废品专业户,他们都没有机动交通工具,也没有时间把废品送到离城较远的再生资源市场。该老板说,目前城区也没有专门的废品回收车,但是市场却很大,所以只能到城内偷着收,如果自己不收,都被别人收走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堆积起来的废品既对城市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令人担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琛魏丽娟报道10月14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2010中国榆林首届汽车房产博览会举办现场榆林市旧机场,看到展区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完善着每道工序中最后的部分:有的工人师傅正在将一条条红地毯...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