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榆林市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经济需求,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促进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目前,依然存在职教观念严重滞后、专业设置缺乏统筹、教学设备薄弱、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主导,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真正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战略思考和宏观规划,坚持普教职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特别要强化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县(区)都应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教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协调、指挥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解决职教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市、县(区)
两级政府都要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自办骨干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的比例筹集职教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发挥“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
健全已有制度,落实相关政策。一是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建立平等对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市场监管制度。三是在实施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补助,尽快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四是加大推荐就业力度,引导鼓励自主创业。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要设立就业准入门槛。今后,凡入驻榆林企业,都应规定录用人员中榆林籍人员要占70%以上的比例。市、县(区)两级政府要本着“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制定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职教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证》申请
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职教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放宽工商注册出资、经营场所权属证明、营业执照期限等限制,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整合职教资源,调整市属中专学校的体制,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联合办学。榆林市现有8所中等专业学校,必须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各中专学校要办精办强自己的骨干专业,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市政府应在安排部署在建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和教学工作时,统筹考虑调整现有8所中专学校的体制问题,经过认真评审和鉴定后,将8所中专学校作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相应专业的教学分部。这样,中专学校在体制上上了一个台阶(高职),既可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3+2模式,必然获得光明前景。整合职教资源的另一个层面是,要明确提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办职教的方针,将各方面的职教资源向职教中心集中。
根据专业建设情况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一是从现有师资中选拔基础较好、专业相近的教师进行
培训,使之成为骨干教师;二是校企合作,聘请生产一线的高级工和技师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三是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习,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四是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科学核定编制,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流动机制。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农村中、小学,实行“一校两牌”,开办“农技校”,聘请专兼职教师,办好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培养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才。同时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鹏报道11月30日,在全市“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表彰大会暨首批大学生创业贷款发放仪式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政才强调,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创业的核心,各级各部门要把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问...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